宋人及楚人平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宋人及楚人平》选自《公羊传》。主要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极大灾难,尤其是弱小诸侯国的人民更是如此。楚王围宋,即是这种情况。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推崇子反与华元以诚相见和在这次讲和中的作用,又发挥了《春秋》原文中批评子反,华元越权的意思,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外平不书(1),此何以书?(2)平乎己(3)也。何(2)平乎己(3)庄王(4)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5)(6)(7)而窥宋城。宋华元亦(6)(7)而出见之。司马子反(5)曰:“子之国何如?”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

华元(8)曰:“惫矣!”

华元说:“疲惫不堪啊!”

曰:“何如?”

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

曰:“易子(9)而食之,析骸(10)而炊之。”

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11)(12)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13)也?”

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14)(15)之,小人见人之(14)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

揖而去之。

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16)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

司马子反曰:“惫矣!”

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

曰:“何如?”

庄王说:“如何?”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17)为告之?”

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18)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

庄王曰:“诺,舍而止(19)。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庄王说:“嗯,后退三十里然后驻扎下来!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20)也。

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

(1)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2)大:赞扬。

(3)平乎己:主动讲和。

(4)庄王:即楚庄王。

(5)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

(6)乘:登。

(7)堙:小土山。

(8)华元:宋国大夫。

(9)易子:交换儿子。

(10)析骸:劈开尸骨。

(11)柑马:给马嘴衔木棍。

(12)秣:喂。

(13)情:说真话。

(14)厄:困难。

(15)矜:怜悯 。

(16)反:同“返”,返回。

(17)曷:为什么。

(18)区区:很小。

(19)舍而止:后退三十里然后驻扎下来。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20)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作者简介

公羊高

公羊高

战国时期齐国人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为孔子门生子夏的弟子,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他是《春秋公羊传》的始作者,这本书作为家学,世代相传至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公羊寿与齐人胡母子都合作,方才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公羊子”,颜师古说是公羊高,《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