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揽景兴怀,通过对有美堂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将词人内心的不舍与惜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全词以美的意象带来了极高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将词人与友人的感情至深展现的一览无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1)千里。使君(2)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沙河塘(3)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注释

(1)弥:满,遍。

(2)使君:汉时称州牧为使君,后世用来称州郡长官,这里是指陈襄。

(3)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热闹繁华之地。

创作背景

据《本事集》说,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任杭州通判,杭州太守陈襄(述古)将罢任,苏轼为陈襄的下属。陈襄离杭之前,宴客于有美堂,苏轼即席赋《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此词。

文学赏析

词中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高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上片写揽景兴怀,下片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山满眼、一望千里的壮观。此二句从远处着想,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派不凡。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在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一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文学后进。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如今即将天隔南北,心情无法平静。

过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行曲调而想到杜牧的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这种悲歌,此时更增添离怀别思。离思是一种抽象的思绪,能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本身作具体描摹很困难。词人借助灯火和悲歌,既写出环境,又写出心境,极见功力之深。

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走笔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沽深挚。

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与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宋)苏东坡著;何怀远,贾歆,孙梦魁主编.四库精华 东坡词 49:远方出版社,2006.09:第201页
  • [2](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06:第68页
  • [3]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