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寿

新年连日诸友好宴集,为余做生日,感奋不寐,枕上口占二律谢之。

【其一】

恰逢令节为生日,柏酒延年共举卮。

诸子情深殊可感,藐躬德薄不相宜。

新中国仅雏形具,大亚东惊怪影驰。

实现民权要努力,同登仁寿域何疑。

【其二】

我似老牛鞭不动,后推前挽总蹒跚。

愚公未惜移山力,壮士须怀断腕观。

大局隐忧为破坏,小民私祝是平安。

晨鸡屡作声喔喔,反复叮咛报夜阑。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谢寿》是诗人董必武先生于1944年1月2日,为答谢好友为其祝寿所写下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谢意,同时体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怀。

创作背景

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集团为了维持独裁统治,强化反动的国家机器,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受到更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局在周恩来、董必武的领导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斗方式,把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合法斗争和地下斗争、统一战线中上层工作和群众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演会、纪念会、座谈会、聚餐会、祝寿会等多钟方式,积极开展了统战工作,团结了各阶层人士,争取了中间势力和地方实力派,为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推动国统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做了大量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44年元旦,中共中央指示南方局提前为董必武作六十大寿,并从延安发来贺电,对董老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元旦那天,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全体同志集会,祝贺董老六十大寿,重庆各界领导人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陶行知、邓初民、张申府等纷纷到会庆祝。大家在祝寿活动中,交换对时局的看法,磋商联合起来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斗争的策略,并利用祝寿机会,先后在《新华日报》上题词、作诗、撰文,歌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歌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赞誉董老几十年来为党为人民立下的历史功绩,从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文学赏析

《谢寿》这首诗就是董必武先生为答谢诸位同志和各界好友的热情祝贺而挥毫写出的“感奋”之作。诗篇表达了诗人虚怀若谷、自强不息的革命进取精神,抒发了一个坚定、稳健的无产积极革命家的战斗豪情与必胜信念。

第一首,是董老对给他祝寿的“诸好友”的深深谢意,并指出建设新中国斗争任务的艰巨。“诸子情深殊可感,藐躬德薄不相宜。”诸位先生祝贺的深情厚谊实在使诗人自己感动,但对自己这个德操浅薄的人却是不相宜的。这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但是,董老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为自己祝寿的本身,而是通过祝寿,启示大家认清时局,激励大家的斗争意志。下面的诗句也就可以理解了:“新中国仅雏形具,大亚东惊怪影驰。实现民权要努力,同登仁寿域何疑。”新中国才仅仅具有一个雏形,而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怪影却仍游荡着。要实现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仍须作极大的努力,但共同登上相互亲爱而又长寿的境遇是没有疑问的。既指出了战斗任务的艰巨性,又充满信心的喻示了光明的未来,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革命的坚定信念。

第二首是说今后同志们应该继续奋斗,克服当前抗战大局中的“隐忧”。“我似老牛鞭不动,后推前挽总蹒跚。”这又是董老的自谦之词,但仍然透露出他不甘落后、奋力前进的革命精神。“愚公未惜移山力,壮士须怀断腕观。”要有愚公移山的顽强毅力,发扬忠心报国、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这既是董老的自勉,又是对大家的热情鼓舞。这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还在不断挑起事端、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隐忧为破坏,小民私祝是平安。”是上一句的对仗和同义反复:小百姓私下祝寿是因为还有平安的时候;言外之意是说,在国民党反动派独裁统治下,像这样能够祝寿的平安日子太难得了。但是,只要坚持斗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胜利终将会到来的。“晨鸡屡作声喔喔,反复叮咛报也阑。”这是诗人真实的生活体验,但从诗句轻快流畅的节奏中,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此刻诗人在预感革命即将成功、光明就要到来时,那种欢欣雀跃的激动心境。

通读《谢寿》全诗,读者不仅是领受了诗人那虚怀若谷、自强不息的革命进取精神,一个无产积极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革命的坚定信念,更可以感触到他忠于党、忠于民族和人民,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片赤子丹心,然而这一切,都又是通过质朴的语言、平实的笔触表现出来的,诗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见什么敷彩与渲染,但却在平实的抒写中,渐次呈现出了诗人那颗如旭日腾空、激动人心的伟大灵魂,给人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审美感受。

作者简介

董必武

董必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抗战时期,曾任中共与国民党谈判的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长期驻留重庆。一九四五年作为中国解放区的代表赴旧金山参加联合国会议。有《董必武诗选》。

参考资料

  • [1]马连儒《中共五老诗词鉴赏》(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