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咏剑

离匣牛斗寒,到手风云助,插腰奸胆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规模,香檀把虎口双吞玉,沙鱼鞘龙鳞密砌珠。挂三尺壁上飞泉,响半夜床头骤雨。

〖梁州〗金错落盘花扣挂,碧玲珑镂玉妆束,美名儿今古人争慕。弹鱼空馆,断蟒长途,逢贤把赠,遇寇即除。比镆铘端的全殊,纵干将未必能如。曾遭遇诤朝才烈士朱云,能回避叹苍穹雄天项羽,怕追陪报私仇侠客专诸。价孤,世无,数十年是俺家藏物。吓人魂,射人目,相伴着万卷图书酒一壶,遍历江湖。

〖尾声〗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从醒后赎,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有一日修文用武,驱蛮静虏,好与清时定边土。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一枝花·咏剑》是元曲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套曲子,套曲由三支曲牌组成。全曲相当于用套数形式写成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宝剑赋》。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满腔的报国热忱。

创作背景

施惠生存活南方,在元人统治下政治地位最低,由于施惠留存下来的套曲只有这一首,且无其他生平资料可供考索,不妨大胆猜测也许曲中的持剑者正是作者本人,施惠希望自己在国家安定之际报效国家,但无奈仕途不顺,也只能借剑以抒怀。

文学赏析

《一枝花·咏剑》这首套曲堪称咏物佳作。从结构上看,套曲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前两支曲组成,分别渲染剑的外部形象和身世来历的不凡,既着力刻画了它华丽的外表。奕奕的风采,又铺叙了它离奇曲折的经历,从而使一把神异不凡的宝剑凸现在读者面前,紧扣了咏物的主题。

第二部分即〖尾声〗,只有短短几句,但在全套曲的结构上却是一个转折,由写剑到写剑的主人——“俺”。剑的主人对携剑游江湖、解剑买一醉的生活,感到后悔,希望能凭借宝剑之力,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驱蛮静虏,好与清时定边土。”在这种描写对象转移的同时,作品的抒情成分在增加,咏物成分主人相应地减少了。但是,激发起剑主人的立功愿望的,正是为了不辜负这一神剑:“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从这一点来看,这〖尾声〗仍是前两曲对剑的吟咏赞叹的继续,没有离题。相反,把前两曲在咏剑过程中主人流露的赞美之情,珍惜之态,提到了爱国的高度,达到了咏物与抒情的统一。因此,〖尾声〗不仅完成了外物内感交融的完整结构,而且展示了主题内涵的深度,使此曲不再是一首单纯的咏物作品,而是溶入了作者深沉强烈的感情和慷慨豪迈的气概,曲折地显示出作者久郁心中的远大抱负。〖尾声〗是全曲的“眼”,是中心。

此套曲层次分明,咏怀过程次序井然。期间洋溢一股英豪之气,咄咄逼人。此曲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和铺排。

作者简介

施耐庵

施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今大丰县白驹镇)人。自幼聪明好学,1331年(至顺二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后又仕张士诚,终因张士诚疏远忠良,愤然离去。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并为撰写《江湖豪客传》收集材料。为躲避战乱,施耐庵征求好友顾逖的意见,在兴化县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水浒传》的创作。

参考资料

  • [1]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6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