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湖景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南歌子·湖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苏轼游西湖时所作。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全词看似写景,其实目的是词人表现自己矛盾复杂的心境,寓情于景,情蕴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古岸开青葑(2)新渠(3)走碧流。(4)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病入西州(5)

从古岸上开挖出青葑下的湖泥,在新渠里流淌着葡萄色的绿酒。您会看到:湖光映满万家画楼。请记住:以后顺路就可进入浙西的杭州。

佳节连梅雨(6),馀生寄叶舟(7)。只(8)菱角与鸡头(9)。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端阳佳节承接在梅雨之后,我的余生寄托于一叶小舟恰好把菱角与鸡头,还有月明时的千顷西湖,同时保留。

注释

(1)南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

(2)青葑:葑,即菰根,也称茭白根。

(3)新渠:新开出的水渠。此指东坡任杭州太守后所疏浚的茅山河和蓄泄湖水的盐桥河。

(4)会:恰巧,适逢。

(5)他年扶病入西州:意谓将来依旧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6)佳节连梅雨:谓端午节期间适遇连绵梅雨天气。

(7)叶舟:小船。谓舟形像一树叶的样子。

(8)将:取、拿。

(9)鸡头:也称“芡实”,俗名鸡头。多年生水生草本,全株有刺。种子球形,黑色,称“鸡头米”,可供食用、药用或酿酒。

创作背景

《南歌子·湖景》此词是苏轼游西湖时所作,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五月。

文学赏析

上片绘写西湖岸上的清丽景色:「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那古老的西湖岸边,丛生了一片青色的菰草根;新开的水渠,正滚走着碧绿的水流;恰好看到闪闪湖光,照满了万家的楼房。而後,笔锋却突然一转:「记取他年扶病、人西州。」扶病,带病勉强做事。词人面对西湖美景,却提醒自己说:「应该牢牢记住:自己的政治抱负依然难以实现啊!」犹如重拳捶胸,给人以猛烈的撞击,显现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内心抑郁。文词的突然转换,使笔墨霎时开张。

下片则通过景物,倍写自己乖蹇难堪的坎坷道路。与上片的郁闷感叹交相呼应,并加以发展:在端午佳节中却碰到了连绵梅雨,令人不知所措,好像把自己的余生寄托在一叶小舟任其漂流一般;然而,舟侧又遇到杂草丛生的菱角和菰根,浮在湖面,累累相阻。「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那湖面的千顷明月光,皓洁清沏,又使人留恋难返。

《南歌子·湖景》此词时悲时喜,曲折委婉,终把词人矛盾复杂的心境和盘托出,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感受。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薛玉峰著,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09,第139页
  •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24-10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