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歧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子不答。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歧路亡羊》是一则寓言,出自《列子·说符篇》。这则寓言在结构上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复合寓言的方法,从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的故事,引出两个寓言,一个是三兄弟同学儒术领会却完全不同,另一个是众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最后进行评论。全文揭示了一个道理: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后果严重。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杨子(5)之邻人亡羊,既率其(8)(6),又请杨子(5)(1)追之。

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央请了许多亲戚朋友一道去寻找(丢失的羊),又请杨子的家僮也一同去追捕。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

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寻找呢?"

邻人曰:“多歧路。”

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既反,问:“获羊乎?”

杨子的家僮回来后,杨子问:"找到羊了吗?"

曰:“亡之矣。”

邻居说:"丢掉了!"

曰:“奚亡之?”

杨子问:"怎麼会让羊走失呢?"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过了些时还不说话,整天闷闷不乐。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 而损言笑者何哉?”

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只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为什麼为了这事整天都不笑呢?"

杨子不答。

杨子没有回答他们……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10)丧生。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9)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心都子就说:"大路因为岔路多了而走失了羊,读书人则因为不能专心一致而葬送了一生。"

注释

(1)竖:未成年的童仆

(2)反:通“返”,返回

(3)怪:以......为怪

(4)杨子之竖追:之:的。

(5)杨子:杨朱,战国时卫国人,思想家。

(6)党:家族亲属。

(7)损:减少。

(8)党:亲戚朋友

(9)反:通“返”,返回

(10)多方:不能专心致志

文学赏析

列子这篇寓言在结构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复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从这个寓言引出另两个寓言,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三兄弟同学儒术领会却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个是杨子讲的众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评论。一些寓言选本,对这篇寓言往往只选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选从这个故事引出的后两个寓言故事,更不选最后的心都子的评论。但这种节选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只从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领会到,至少是很难领会到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在这个故事中,杨子的邻居的羊逃跑了,已经有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还觉得人不够,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助去追,结果还是没有追到。因为岔路太多,岔路中间又有岔路,不知道该从哪条岔路去追,所以这么多人去追,还是追不到。杨子对这事感触很深,很长时间不言不笑,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杨子竟然没回答。

从整篇寓言看,当时杨子没有回答学生们的疑问,是因为杨子对歧路亡羊一事,感触很深,一时难以对学生们解释清楚,需要采取譬喻的形式,特别是寓言这种高级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学生们明确无误地领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寓意,这也就是杨子对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这篇寓言最后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话“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返一,为亡得丧。”表达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对“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学者以多方丧生”既是对众多人学泅水近半数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对三兄弟学儒术领会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理解前一个故事和后两个故事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是,前一个“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学者以多方丧生”的,意思是: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甚至会有丧失本性甚至丧失生命的危险的。

由这篇寓言凝炼而成的成语“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如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说:“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清初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指出:“而诸儒之言,故为纠纷,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审,则入迷津。”

作者简介

列子

列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前450—前375年),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有《列子》,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