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主要写登灵云池南亭的所见所感诗人“冥搜物象”,用生动自然的笔墨描写了雨后初晴、风烟俱净的塞外山川之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凉州近胡,高下其池亭,盖以耀蕃落也。幕府董帅雄勇,径践戎庭,自阳关而西,犹枕席矣。军中无事,君子饮食宴乐,宜哉。白简在边,清秋多兴,况水具舟楫,山兼亭台,始临泛而写烦。俄登陟以寄傲,丝桐徐奏,林木更爽,觞蒲萄以递欢,指兰茝而可掇。胡天一望,云物苍然,雨萧萧而牧马声断,风袅袅而边歌几处,又足悲矣。员外李公曰:七日者何?牛女之夕也。夫贤者何得谨其时,请赋南亭诗,列之于后。

凉州地区,邻近吐蕃,因此守将们增高城墙和亭台,为的是警示蕃族部落。幕府的董将军十分勇敢,直捣蕃人阵营,从阳关往西而进军,十分安全、顺利。适逢军营里没啥事,大家举宴欢会,也是比较适宜的。题诗所用的纸放在一边,清爽的秋天,人多意兴,何况水里有舟有浆,上有亭有台,现在大家泛舟以排遣烦恼,一会儿又登山以寄托放达的胸臆,琴声响起,林木间更感凉爽,大家喝着葡萄酒,互相间十分欢娱,身边还有兰草可以采摘。胡地的天空放眼望去,云层之下万物苍茫,雨萧萧而下淹没了牧马的嘯声;轻风吹拂,边境的歌声从儿处响起。欢会中,见胡地悲凉之景,又不由悲从中起。李员外说:“今天初七是什么日子?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时啊。”那贤大夫为何对日期如此搁心?让我写一首南亭诗,写在这序的后头。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人在清闲时最适宜远望聆听,喜欢在高台小亭中极目远望。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眼前的风景让人心中感到愁闷,依稀记得在梦中曾几次飞回那万里之外的关山。

(1)言殊语默,何意(2)游陪。

只言片语间,诸人或说话,或沉默,各有不同,我只是陪着游览而已。

连唱波澜动,冥搜(3)物象开。

连续的歌唱声中,只见波澜荡动;寻幽揽胜中景物的气象渐渐开朗。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远树空濛,让人感到初秋来临,断续的雨声里,偶尔响起轻微的雷鸣。

檐外长天尽,(4)前独鸟来。

望着屋檐外旷远的天空的尽头,只见那孤独的鸟儿在我们举杯时飞来。

常吟塞下曲,多(5)幕中才。

我常吟诵“塞下曲”,面对幕府中诸多才俊之士,甚感惭愧。

河汉徒相望,嘉期(6)安在哉。

牛郎织女徙然在天河两边相望,相会之期哪里有呢?

注释

(1)秪:仅仅,只。

(2)忝:辱,引申为愧,为谦词。

(3)冥搜:寻访于幽远之处。

(4)尊:通“樽’,酒杯。

(5)谢:惭愧。

(6)嘉期:指七月初七。

创作背景

高适有《送窦侍御知河西和籴还京序》,言及窦侍御还京时在“八月既望”;文中称哥舒翰为“凉公”,哥舒翰封凉国公是在天宝十二载(753)五月收复九曲之后,九月赐爵西平郡王之前;而此诗序中云“七日”“牛女之夕”,可推知此诗为天宝十二载秋七夕作于河西幕府中。

文学赏析

此诗小序非常优美:景物描写十分动人,山水舟台,临泛登陟,丝竹林木,苍然胡天,雨潇风袅,都使人心灵澄澈;登临感怀的心理活动与景物切合无间,登高所见空阔之景,尤其是突然而来的风雨让诗人悲从中来自身的抱负尚末实现,却军门多暇,终日宴饮语言上骈散相间,音节疾缓错杂,写景多四字句和对偶句,叙事和抒情多用散句。贺昌群先生称赞此序说:“可与南宋姜白石的《扬州慢》小序并读,是一篇清秀的诗的小品文。”(《贺昌群文集》第三卷《论唐代的边塞诗》)此序宛如一篇清新可人的南朝山水小品,可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相媲美。诗的内容主要写登灵云池南亭的所见所感诗人“冥搜物象”,用生动自然的笔墨描写了雨后初晴、风烟俱净的塞外山川之美,尤以“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两句最见炼字功夫;另外在写景中抒发了淡淡的乡关之思—“关山忆梦回”,结尾四句借幕府人才济济和牛女七夕相会表达君臣难以遇合、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删订唐诗解》:达夫节度西河,疲于戎事,故言己之眺听每宜于人静之时。亭台极目,感风景而愁,望关山如梦,此时但言语默,与侍御殊,何意得忝游陪与侍御合也。于是,连唱而动波澜,冥搜而开物象,当新秋微雨之后,望长天邀归鸟,非复平时之眺听矣。但我虽吟《塞下》之曲,实无为将之才,徒望河汉佳期未可卜也。盖借牛女以寓君臣遇合意。

作者简介

高适

高适

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