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自寿二首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天香吹下,烟霏成路。飒飒神光暗度。桥边犹记泛槎人,看赤岸、苔痕如古。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鹊桥仙·自寿二首》是南宋词人刘辰翁所创作的两首词。这是两首联章体的自寿词,第一首追思往昔岁月,怀念独守寒机的贤妻;第二首借托神话境界,抒写自己的苦闷和追求。这两首寿词,善用典故,写景细腻、语意新奇、含蕃深远,显示了词人的艺术功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1)。桥边曾弄碧莲(2),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3)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4),但寂历(5)、小窗斜雨。

微风轻吹,月色淡薄, 恬静,以往的岁月,谁还会记住我的生日。我曾在桥边抚弄着奇妙的碧莲花,忘记了人世间烦恼之事。泛舟江上,吹起洞箫,任微露沾湿衣裳。隐约见到女子步履轻盈地走来。妻子孤守在冷寞的织布机旁,满怀深意地等我归来。但在一片静寂中,只听见斜雨敲打着小窗的声音。

天香(6)吹下,烟霏成路。飒飒神光暗度。桥边犹记泛槎人(7),看赤岸(8)、苔痕如古。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

天上仙境中飘来的香气,云雾迷濛成为天路。迅疾地飞度于闪烁迷离的仙境之中。我曾在桥边似乎记住了海和天河之间驾驶木筏的人,看那赤岸旁,布满了年代久远的苔痕。明月悬挂于长空,微风倾吹着露水。隐约见寂寞的人在江边独自行走。人间哪能找到超尘绝俗的地方呢?我只有在梦中春雨梨花的美好景色里,才能找到人生的归宿。

注释

(1)谁识小年初度:“谁识”句:点明自己的生日。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初度:生日。

(2)碧莲:绿荷。

(3)凌波:乘碧波而行,步履轻盈。

(4)寒机何意待人归:“寒机”句:化运《后汉书·乐羊子妻传》乐羊子妻断织劝夫的典故,称赞自己妻子的贤惠。寒机:寒夜的织布机。

(5)寂历:寂静,冷清。

(6)天香:芳香的美称。

(7)泛槎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牛郎织女。

(8)赤岸:传说中地名。

创作背景

刘辰翁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俗称为“小年”。文天祥《(十二月)二十四日》诗:“春节(指立春)前三日,江乡正小年。”刘辰翁身经宋元易代之巨变,于“小年"之时过生日,自有许多感慨,写下这两首颇具特色的自寿词作。

文学赏析

“谁识小年初度”,说明了他的出生月日,“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文天详《二十四诗》)可兹证明,”词人的诞辰正巧临近年底,因此,每年生日之际,又是辞旧迎新之时,具有双重意义。“轻风澹月,年年去路”,巧妙地表达词人此时的心境,时光易逝,每值此日,作者不禁要感慨万千。

在第一首词中,意在阐发词人追溯对昔日生涯:在月胧风轻的夜晚,忆想着已逝的岁月,不由不令人神往。曾在桥边抚弄青青碧莲,忘怀人世间的一切烦忧。也曾泛舟在茫茫的澄江里,洞箫呜呜,神游驰往,任晨露沾湿衣裳,想象之际,凌波微步的少女依稀而至。词人更不会忘记贤惠的夫人,独自寂寞地守在寒机旁,听那沁雨敲打小窗的声音。

第二首词中,词人写出自己的忧闷和求索,飞速度过灿烂银河,仿佛进入了神奇的世界。来到鹊桥边,当年那个闯进天河来的泛槎人,依稀徜徉在脑海中;赤岸边苔痕斑斑,述说着年代久远。词人心情寂聊沉重回到人间,独自在江头踯躅。人间超尘绝俗的地方,只有梦中那梨花带雨的景色,才是他人生的归依。

这两首词,描写了一系列超离脱现实的人和物,桥边曾遇到过曾银河泣舟的“泛槎人”江上隐约见到了“凌波曾步”的仙女;有“苔痕如古”的“赤岸”。词人任意遐想,描绘出一幅的幽独超绝而又飘颻迷离的图画,编织出一幅仙气盎然的理想云锦,创造了一个超脱世俗的艺术境界,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

写寿词“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须溪深识其中的奥秘,因而,他写寿词,以神仙之境,写现实人生,通过自己澹泊超脱的人生,态度表达自己对神的世界美好向往,“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从苏轼《前赤壁赋》泛舟江上、有客吹箫倚歌的意境中化来,表现词人的宽广放达胸怀。“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借用白居易《长恨歌》“梨花一枝春带雨”之意境,表现词人的超脱世俗心情。然而,世事纷所,难于忘怀,值逢佳期,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夫人萧氏,她对自己学业的支持和鼓励令词人毕业难忘。在自寿曲里,词人运用东汉乐羊子妻断织劝夫的典故,赞扬自己妻子的贤惠:“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正是贤妻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操持家务,自己才能完成学业。词人又想起了国事:“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词的意境,“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杜甫《哀江头》)脱化出来。《哀江头》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被围在长安城而写下的表达了自己对家国遭难的悲痛之情,时地虽异,而两位爱国文人的心却是相通的,须溪从杜诗中找到了灵感借以表达自己的哀伤心境。想要羽化登仙,却又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徜徉;想要超尘脱俗,却又世事难抛,超现实的仙境和现实人生,糅合在同一首词里。这一切,看似矛盾,然而却充分反映出须溪思想感情的复杂面貌。因此真堪称是抒写真性情的佳作。

这两首词关系相连,不可分割,当是同时写成的,可谓是“联章词”,它们的共同艺术特点如下:

首先,意象跳跃,词意跌宕起伏。两词均驰骋艺术的想象幻化成神仙境界,随即转到词人过去的生活和目前的生活琐事,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轻风澹月”一首的下片,突出表现了萧氏夫人独守寒机;“天香吹下”一首的下片,则侧重地表现词人独步江头,从两个不同侧面,分别表现了全体总体情思。由于全词迅速地交替描写想象情景、记忆情景和眼前情景,从而形成全词跳跃、词意转折的特点,更增强了词作扑朔迷离、超绝尘世的色彩和情调。

其次,此二词运用了写景点染的艺术手法。“轻风澹月”句,描写自己追忆往事时的心境,欣喜点点,哀怨微微,贴切动人,渲染了艺术氛围。“但寂历、小窗斜雨”句,与“寒机何意待人归”扣合,表现了寂寞静谧的环境,烘托萧氏夫人勤勉持家的贤惠品格。“天香吹下,烟霏成路。”二句,渲染出馨香馥郁、烟霞迷漫的仙境,表现出词人驰骋银河之中的景象,非常真切。虽笔调轻淡,但点染得法,景中的情致、意蕴、跃然纸上。

再次,词人采用了透过一层的写情手段。以看似超脱的语调来写难忘世事的纷烦心境,“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一句,使人感到无处得飘然,纷怀之情倍添,以宽解语来写殷忧,“悄不记、人间今古”事实上是时刻不忘今古,忧愁难消。笔法轻灵宛转,表现了国难深重时期忧怀难遣的沉痛心情,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刘辰翁

刘辰翁

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景定进士。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入元不仕。其词承辛弃疾一派,为辛派词人“三刘”之一。风格遒劲绚烂。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又能诗文,曾评点王维、杜甫、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须溪记钞》,清人辑有《须溪集》。又有《须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