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前出塞九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九首诗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第四首,征夫诉说在路上被徒长欺压和驱逼的情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送徒既有长(1)远戍(2)亦有身(3)

押送征夫的是你们这些官长,而远戍边疆的我们也都算个人。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4)

不管是生是死我们向前去,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睛!

路逢相识人,附书(5)六亲(6)

路上遇到一个相识的人,托他捎封信给家中六亲。

哀哉两决绝(7),不复同苦辛。

伤心啊我们双方已是永别了,再也不能相聚一处同受苦辛。

注释

(1)送徒既有长: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

(2)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

(3)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愤恨的话。

(4)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是说死活我们都向前去,决不作孬种,用不着你们吹胡子瞪眼,也是汪性使气 的话。

(5)附书:即捎信儿。

(6)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7)决绝:是永别。

创作背景

《前出塞九首》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文学赏析

《前出塞九首·其四》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特征,着重人物的心理刻划,精心塑造了一个来自老百姓的淳厚朴实、勇敢善战的士兵的生动形象。诗人在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或通过人物行动的细节描写以突出他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如第二首写这个征人冒险轻生、拚命练武的行动,就反衬出这个征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怨;第三首用磨刀伤手而自己不觉来刻划他“心绪乱已久”,内心烦乱不安的矛盾痛苦。这种用人物行动细节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就使人物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直接说教。或通过比兴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变化,如第七首“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就将自己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迫切心情托之“汉月”,寄之“浮云”,这就使人物复杂抽象的心理变化和感情特征具有可感性、形象性,使读者易于了解和接受。此外第八首描写这个征人对敌作战的英勇顽强,第九首写他对功赏的正确态度,虽着墨不多,但都形象逼真,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0
  •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0-36
  • [3]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48
  • [4]张忠纲 孙微 编选.杜甫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