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沈沈。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送李太守赴上洛》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紧扣友人此行目的地上洛郡的历史渊源、地方地理特色与民风民俗展开叙述友人旅途中的景色。诗歌对内容素材的选择,贴合送太守赴任上洛郡的主题需要。全诗写景自然隽秀,情景相适,堪称浑成醇雅之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商山(3)楚邓(4),积翠蔼沈沈(5)

商山上能够包览楚邓之地,翠色重叠,树木茂盛。

驿路(6)飞泉(7)洒,关门(8)落照(9)深。

驿道上喷泉飞洒,关门深处透着夕阳的余晖。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野花绽放在古老的成楼上,旅客行进的声音在空荡的树林中回响。

板屋(10)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春天下了许多雨,润透了木板房,山中的城池白天也阴沉沉的。

丹泉(11)虢略(12)白羽(13)荆岑(14)

丹峦仙泉通着前往虢略的路,白羽之地紧邻荆山。

若见西山爽(15),应知黄绮(16)心。

如果见到西山的爽气,应该能够了解夏黄公、绮里季的高洁之心。

注释

(1)李太守:名字不详。

(2)上洛:唐代郡名,大致在今陕西省商县。

(3)商山:山名。在今陕西省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曾在此隐居。

(4)楚邓:楚国和邓国之地。楚国鼎盛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邓国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

(5)沈沈:同“沉沉”,盛貌;茂盛貌。

(6)驿路:驿道;大道。

(7)飞泉:喷泉,有时也指瀑布。

(8)关门:关口上的门。

(9)落照:夕阳的余晖。

(10)板屋:用木板搭盖的房屋。

(11)丹泉:丹峦之泉,传说中的仙泉,饮之不死。

(12)虢略:虢国来抢夺地方。大致在今河南省。虢国,春秋时期诸侯国。略:通“掠”,夺取、抢劫。

(13)白羽: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西峡县境内。《春秋左氏传·昭公·昭公十八年》载:“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杜预注:“于《传》时,白羽改为析”,白羽是古代地名,大约在左丘明作《左传》时改名为析。

(14)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15)西山爽:指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王徽之在桓温手下担任参军,为人简傲不修边幅,经常不搭理大司马桓温的话茬。

(16)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的四位学者,长期隐居在商山,汉初已八十多岁,眉毛头发都皓白,故称“商山四皓”。刘邦请他们出山为官,被他们拒绝。后来四皓为打消刘邦更立大子的想法,出山为太子宾客。

创作背景

《送李太守赴上洛》此诗是王维为李太守赴任上洛郡送行时创作的。上洛原名商州,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名上洛郡。据此可推知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之后。

文学赏析

《送李太守赴上洛》此诗通篇叙述旅途景色,而且紧扣上洛郡的历史渊源、地方地理特色与民风民俗展开,“商山包楚邓”“山城昼欲阴”“白羽抵荆岑”“若见西山爽”,说明上洛郡是山城,地势险要。历史上商洛道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也因此在历史上成为兵家争斗之地(“商山包楚邓”“野花开古戍”“丹泉通虢略”)。据《地理志》载,山地多林木的居民喜欢建板屋,“板屋春多雨”一句,贴合当时当地民情。诗歌对内容素材的选择,贴合送太守赴任上洛郡的主题需要。诗歌对于山景的描写,自然隽秀,“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四句,如将深山景致画出,情景相适,可以说是浑成醇雅之作。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诗佛)

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参考资料

  • [1]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262-264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