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望太行》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故地重游的苍凉感慨,沉痛抑塞中略带一丝重见故人的惊喜。以“望”为核心,以行旅为线索。前两句将惨淡无光的落月比喻历经沧桑岁月的老妇的脸。三四句写落月将晓时的景象。五六句转回到自己,一生困于战乱,半世流亡奔走,既辛酸又悲苦。末两句忽然一转,说故地重游时,又看见了苍莽太行山漫山的翠绿松柏,有一种重见故人的惊喜。全诗可见诗人对沦陷区故土的深情,诗虽八句颇似五律,其实是五古,由于融入了时世之悲,故显得厚重沉郁。
译文注释
译文
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2)。
拂晓时分,落月惨淡无光,如同老妇苍苍的脸色。
稍觉林影疏(3),已见东方白(4)。
走了一会,觉得林影稀疏,看到了东方既白。
一生困尘土(5),半世走阡陌(6);
一生困顿在尘土之中,半世奔走在小道阡陌。
临老复兹游(7),喜见太行碧(8)。
到老了还旧地重游,高兴的是太行山有翠绿松柏。
注释
(1)太行:山名,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当时属金国统治区。
(2)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比喻新奇,落月惨淡无光,像老妇岁月沧桑的脸庞。
(3)稍觉林影疏:言此前是朦胧模糊一片,渐渐能看见树林稀疏的影子。
(4)东方白:拂晓。
(5)尘土:比喻战争。
(6)阡陌:田间小路,横者叫“阡”,纵者称“陌”。
(7)复兹游:旧地重游。
(8)碧:指山色青苍,树木翠绿。
创作背景
《望太行》此诗为曹勋晚年出使金国时作。曹勋原在北方长大,曾随宋徽宗被俘北上,后又逃回江南,当他出使金国眺望太行山时,旧地重游即有感慨。
文学赏析
诗一开头从高处落笔:“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将月亮比为“老妇”,这倒不是诗人标新立异,也不是不善择喻,相反,若联系实际生活,倒反觉这比喻很贴切。一弯残月行将西落,月色由银白明亮转为惨淡苍白,仿佛是一位垂垂老矣的老妪。“无颜色”,无光彩。如换一种说法,恐怕反不如此句传神、形象。
“稍觉林影疏,已见东方白。”这是由高及低,平视远处的太行山。诗人写山貌,用“林影疏”三字来概括。“疏”,是写夜与昼交替时的朦胧不清的山林景色。只不过这景观持续不长,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因为东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喷薄而出。用“稍觉”对“已见”,言时间转换之迅疾,同时重将视角注向半空。空中所呈露出的虽也是白色——鱼肚白色,但绝不似落月般的苍白惨淡。它正由白而渐红,太行已蒙上了一层亮色。
第五六句抚今追昔,感慨身世:“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这二句互文,“阡陌”,用以比喻人世行路之坎坷。若联系诗人的遭遇来理解,绝不是无病呻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北地的一草一木都怀有很深的感情。而今山河已为金人所占领,只有在出使时才能看到一次。由望山而自顾哀怜,感慨世事,进而哀痛北宋灭亡,这也是情之所至,自然而然的事。诗于此作一插笔,不觉突兀,反而是合乎情理的。
由望山而感慨平生,时空跨度大。故诗人在末两句中重又将笔触伸向现实的时空:“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前句紧承上两句,点明此次望太行是出使路过,机会难得。一“复”字,含意甚深,既有复来故土意,又有此后再难得见之意。后句描绘朝阳下太行山青葱欲滴的景色。这时的太行山因能见度高而异常清晰。“喜”照应上句“复”字,这是重来故土复见故物之喜,恨不得多看几眼,也是喜中含悲;这里本是自己的土地,本可常见,而今竟难见。这二句使全诗的感情基调由五六句感慨平生时的低沉作两层折转,一转为喜,再转为悲,前者明,后者隐。如此转换,颇具匠心。
《望太行》的最大特色在时空的调度上。空间,上下几度变换;时间,或夜或昼,或实或虚,由夜而昼,由实入虚。时而顺流,时而逆流,富于变化。特别是中间插笔,追忆、感慨身世之句的出现,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给诗歌造成了“涩”的艺术效果,又给后面时间转换提供了契机。如在三四句中,只见东方刚发白,太阳即将跃起,而到了最后两句,日已升起君临世界了。因为有了五六句的时间逆流,仿佛感到诗人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故不知时间飞逝,等到回首眺望时,太行山色已是郁郁葱葱了。这样,全诗脉络就更觉清楚了。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37-539页
- [2]卢盛江,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 宋诗卷 下,黄山书社,2018.08,第397-398页
- [3]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0 宋诗观止 上,人民武警出版社, 2002.10,第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