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拨不断·大鱼》是金末元初散曲家王和卿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塑造出一个巨大且有神力的海鱼形象:顶狂风抗巨浪,背上仿佛“轻负”着蓬莱山岛,翻一翻身似乎觉得东海也变得狭小。这种毫无拘束、一任自由的形象显示了气吞山海的阔大胸怀和非凡抱负,喻示着作者狂放傲世的性格。全曲语言新奇,想象奇特,夸张大胆,充满了奇思壮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神鳌(3)(4)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5)

胜过了那神奇的大鳌,力气之大可以对抗海上的大风涛,脊背上轻松地背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6)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7)

在夕阳万里、无所遮拦的开阔视野下,却只能见到它高耸的华美脊背。就是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这样的大鱼,姜太公怎么钓?

注释

(1)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

(2)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

(3)神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事见《列子·汤问》。

(4)夯:此指扛、顶。

(5)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6)锦背:那大鱼的脊背美似锦绣。

(7)太公怎钓:姜太公曾用无饵之钩,离水三尺钓来周文王,得成功业。此处说以太公钓术之高也无法钓这大鱼。

创作背景

王和卿生卒年不详,《拨不断·大鱼》此曲的创作时间也难以确证,只能根据王和卿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推定此曲当作于元代初年。而作者在世时声望甚高,入元不仕,可知作者作此曲时有借鱼自比、借鱼托志之意。

文学赏析

《拨不断·大鱼》这首曲子以夸张手法咏物,深受《列子》影响,想象奇特,充满了奇思壮采。“胜神鳌,夯风涛”写出了大鱼的磅礴气势。作者以巨鳌比,已见鱼之巨大,而作者更云“胜神鳌,夯风涛”,以一“胜”字,夸耀鱼的力量之神,还远在神鳌之上。“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则说明这鱼不仅身形庞大,还神猛无比。作者以大鱼背负蓬莱之轻松,与神鳌“夯风涛”之沉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大鱼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开头三句,作者空中落笔,极力夸耀大鱼之神力而不描绘它的形体具体如何,以悬人心念。第四句方绘其形体:“万里夕阳锦背高。”这鱼是如此不同寻常,万里夕阳都照不全它的脊背,更不见其首尾,则其全身之大,简直令人不敢想象。作者笔墨纸夸张,实已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下句更异想天开,层楼再上:“翻身犹恨东洋小。”真是奇想妙语。东洋已大不可测,偌大的东洋都嫌小,鱼身之大,几欲支撑天地了。至此,大鱼已神形具备,如何作结,颇难下笔,而作者却出人意料,以“太公怎钓”作豹尾,顿使全曲神采倍增。据说姜太公能用直钩便可把鱼钓到,连姜太公都没有能力将它钓走。在古代,神物神兽皆以神人为主,此大鱼却一反常态,其意味正在此鱼是毫无拘束,一任自由的。这无疑是“神”“大”的最高境界。

王和卿幽默诙谐,其散曲善用夸张手法。作者在此塑造这样一个力大无穷、形大无比、无拘无束的形象,不妨看作是元初一批文人放浪形骸、恣肆任诞和无拘无束的精神折光。此曲涵有作者含蓄和深刻的“自况”。明写大鱼,实际上另有深意:人应有不避艰险、气吞山海的阔大胸怀和非凡抱负,喻示着作者本人狂放傲世的性格。

王和卿的曲子以想象丰富、语言新奇见长,此曲就极好地体现了这点。在艺术手法上,此曲想象奇特,笔调幽默,造语诙谐,传神之法尤为出色。即实处写形,亦化实为虚,采用超限比喻手法,说鱼“胜”于巨鳌,“恨”东洋为小,其大究竟如何,则有意模糊不述,鱼之大便没有界限。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作品欣赏中的可塑性和再造力。这是古代诗歌状情写物中颇具特色的手法。这首小令堪称优秀典范之一。

作者简介

王和卿

王和卿

金末元初散曲家

王和卿(约1220—1278),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约与关汉卿同时而先关而卒。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称“散人”。陶宗仪《辍耕录》谓其“与关汉卿友,常以讥谑加之”。散曲风格滑稽佻达。《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参考资料

  •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