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属广东)人。早年从学于陈献章。弘治十八年(1505)举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卒谥文简。著有《修复古易经传训测》十卷、《二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古乐经传》《格物通》《心性书》《杨子折衷》《遵道录》《甘泉新论》《白沙诗教解注》《甘泉集》等。
湛若水的诗
1591首俞彦(生卒年不详),字仲茅,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寺少卿。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在明后期词坛,其风格有一定的代表性。词散见于各选本,另有《爰园词话》等。著有《拟古乐府》。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自称榼播和尚,俗名韩宗騋,广东博罗人。顺治五年(1648),由于写有“干预时事”的《再变记》而被捕,并流徙沈阳。在成所弘扬佛法,并曾倡建东北第一个诗社——冰天诗社。顺治十六年(1659)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成所。有《千山诗集》《千山语录》。
释函可的诗
1488首郑之珍(1518—1595),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郑之珍的诗
1首李孙宸(1576—1634),字伯襄,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小榄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宗泰昌元年(1620)掌内书堂,晋掌春坊左庶子。天启五年(1625)进南国子祭酒,次年晋詹事府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晋南礼部右侍郎,摄礼、户两部尚书事中。崇祯元年(1628)晋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察典。三年回礼部视事,晋礼部尚书。崇祯六年(1633)三上疏乞退归隐,奉旨慰留;崇祯七年(1634)病故于任,终年55岁。著有《建霞楼集》。
李孙宸的诗
1242首黎民表(1515—1581),字惟敬,号瑶石山人,明广东从化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黎民表的诗
1593首欧大任(1516—1595),字桢伯,号仑山,顺德(今属广东)人。嘉靖四十年(1562),以岁贡生选任河南光州学正、邵武府教授,入为国子监助教。官至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转虞衡司郎中。著有《虞部集》。
欧大任的诗
3912首孙蕡(1337—1393),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州府南海县平步(今顺德平步乡)人。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