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指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曹操

曹操(魏武帝)

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奠基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曹丕

曹丕(魏文帝)

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187—226年),即曹魏高祖文皇帝,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文武双全,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