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诸葛亮

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时称为“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著有《诸葛亮集》。
曹操

曹操(魏武帝)

三国时期魏国政权奠基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州)县人。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东方朔

东方朔

西汉著名文学家、辞赋家

东方朔(前154—93),西汉平原厌次人,字曼倩。武帝时,入长安,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曾以辞赋戒武帝奢侈,又陈农战强国之策,终不见用。辞赋以《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为著。有《东方朔》二十篇,今佚。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赋圣、辞宗)

西汉文学家

司马相如(前179—117),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以病免职,后曾与枚乘、邹阳同为梁孝王门客。因为善辞赋而受到汉武帝赏识,召为郎,升孝文园令。其赋作辞藻赡丽,气象宏大,想象丰富,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作。
司马迁

司马迁(史圣)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生卒年不详),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贾谊

贾谊

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文帝时,由洛阳郡守吴公推荐,召至朝廷,一年中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因遭群臣忌恨,出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忧伤而死。其政论散文堪称文采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和《论积贮疏》。后人辑其文为《贾长沙集》,另有《新书》十卷。
张衡

张衡(木圣)

东汉天文学家、官员

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曾在京师洛阳就读于太学。后两度担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即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首次解释月食的成因。著有天文著作《灵宪》,又有诗赋,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
班固

班固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少善属文,因续作其父班彪《史记后传》,为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经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任兰台令史,转为郎,典校秘书,成《汉书》。后从大将军窦宪远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得罪,班固亦受牵连,下狱死。有集十七卷,已佚,明人辑有《班兰台集》。
刘邦

刘邦(汉高祖)

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即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字季,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华夏文明的延续,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代表作品有《大风歌》《鸿鹄歌》。

刘邦的诗

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