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人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清季。工诗、书、画,不填词。壬子(1912年)自沪归里后,后于六百日中,成《香宋词》三卷,自后绝不复作。
赵熙的诗
572首易顺鼎(1858—1920),字仲硕,一字宴戈,号眉伽,别号哭庵。湖北龙阳(夸汉寿)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广西右扛道。甲午问两座赴台湾助刘术福抗日。有《丁戊之同行卷》《四魂集》《琴志楼游山诗》等。
易顺鼎的诗
613首陈洵(1870—1942) ,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人。清诸生。早年游历赣、豫十馀年,偃蹇不遇。归粤,以诗词见赏于梁鼎芬,加入南园诗社。又得交黄节,唱酬切磋为乐。穷困设帐为生。晚得朱孝臧之荐,入中山大学为词学教授。抗战起,避居澳门。后复回广州任教。词得朱孝臧激赏,以为与况周颐"并世两雄,无与抗手"。又与张尔田齐名,有"南有海绡,北有遁庵"之誉。善用逆笔,神骨俱静。
徐树铮(1880—1925) 字又铮,号铁珊,安徽省萧县醴泉村人。北洋军阀皖系将领,陆军上将、远威将军。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著作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徐树铮的诗
50首高旭(1877—1925),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松江府金山县张堰镇(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中国近代诗人。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他早年倾向维新变法,后来转向支持革命,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创立南社。卷入曹锟贿选事件使他晚年声名不保,诗文由其弟高基编为《天梅遗集》。
高旭的诗
178首董必武(1886—1975),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抗战时期,曾任中共与国民党谈判的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长期驻留重庆。一九四五年作为中国解放区的代表赴旧金山参加联合国会议。有《董必武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