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山亭夜宴》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之夜在山亭夜饮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留连忘返、直到晨光初照的陶醉心情,有一种隐逸的意味。全诗寄情于景,格调清新,写景细腻逼真,抒情含蓄委婉。
译文注释
译文
桂宇(1)幽襟(2)积(3),山亭(4)凉夜永(5)。
胸襟高雅的人聚集在桂木建的房屋里,山亭中的秋夜是那么漫长。
森沉(6)野径(7)寒,肃穆(8)岩扉(9)静。
树木繁茂幽深,村野的小路寒冷无比,寂静的山亭门外气氛庄重。
竹晦(10)南汀(11)色,荷翻北潭(12)影。
竹林掩盖了南面的水边平地,莲花的影子在北边的水池中摇曳。
清兴(13)殊(14)未阑(15),林端(16)照初景(17)。
夜宴高涨的清雅兴致意犹未尽,初升的太阳已经爬上了树梢。
注释
(1)桂宇:桂木建造的房屋,指山亭。
(2)幽襟:指胸襟高雅的人。
(3)积:聚会的意思。
(4)山亭:一作“松台”。
(5)凉夜永:秋夜长。潘岳《秋兴赋》:“觉凉夜之方永。”
(6)森沉:形容树木繁茂幽深。
(7)野径:村野的小路。
(8)肃穆:严肃而安静,形容气氛庄重。
(9)岩扉:岩洞的门,这里指山亭的门。
(10)晦:遮掩。
(11)南汀:南面的水边平地。汀,一作“阿”。
(12)北潭:北边的深水池。
(13)清兴:雅兴,清雅的兴致。
(14)殊:尚,犹。
(15)未阑:未尽。
(16)林端:树梢,林木的末端。
(17)初景:初升的太阳。
创作背景
《山亭夜宴》此诗具体作年难以确定,从写景写情两方面看,应是入蜀之前的作品。这种兴高采烈、心欢意快的情绪,入蜀以后是很少有,因而此诗应是诗人参加一次山亭夜宴即景所作。诗人现存的文集中提到山亭的有四处,分别为越州山亭、德阳山亭、邻人张氏山亭以及《山亭兴序》提到的长安附近的山亭,此诗“山亭”具体所指亦难以确定。
文学赏析
在诗人眼里,不仅春景令人陶醉,秋景也令人着迷。《山亭夜宴》这首诗写出了秋夜山亭四周的景色和彻夜饮宴的兴致,表达了诗人在夜宴上的愉快心情,有一种隐逸的意味。
这首诗首先用“桂宇”写出处所环境幽雅,“凉夜”暗示时间可能是在深秋之夜。在秋夜的山亭中,“幽襟积”也就自然合乎情理了,而且含蓄地表明诗人十分向往幽静的山林之夜。接下来紧承上联而写,具体描写周围景物,运用反衬手法,写石门发出的声响而突出夜的幽静,艺术效果显著。南朝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意境与此相似。“竹晦南河色,荷翻北潭影”,进一步写出秋夜自然界的迷人景色,月光下、水潭边,竹影、荷花袅袅娜娜,迷迷蒙蒙,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晦”“翻”两个动词准确、新颖地传达出景物特有的梦幻色彩。一阵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这两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前一联写月亮升起前的景色,从森林中万籁俱寂的角度写起;后一联是月亮升起后的景色,从光影变幻的角度写起。两联有动有静,动静交叉,有声音,有花香,光影变幻,似真似梦,美妙绝伦。最后写诗人乐而忘返,不觉晨光初照,意味悠长而回味无穷。这两句与诗的开头呼应,全诗的萧瑟意味也在此刻一扫而空,可以体会到诗人欣喜的心情。
《山亭夜宴》全诗寄情于景,格调清新,写景细腻逼真,抒情含蓄委婉。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勃.王勃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7-8
- [2]聂文郁.王勃诗解.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62-64:1980
- [3]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4-5
- [4]高芸.只为大唐添锦色 初唐四杰诗词赏析(上).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