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逍遥堂会宿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抒写兄弟之情。第二首是抒别情诗,诗人从兄长苏轼来刻画,想象自己离去后,逍遥堂秋来夜凉如水,心情与环境同样凄冷的兄长,为了驱散离愁,将像山简那样喝得酩酊大醉,独自在北窗下困卧不起。这组诗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幽冷峻,一唱三叹,颇能体现苏辙的诗风。
译文注释
译文
秋来东阁(1)凉如水,客去(2)山公醉似泥(3)。
秋天官舍里夜凉似水,我离去后你将像山公烂醉如泥。
困卧北窗(4)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5)。
困卧在北窗喊也喊不醒,只听得窗外风吹松竹寒雨凄凄。
注释
(1)东阁:一作“官阁”。
(2)客去:一作“别后”。客,作者自指。
(3)山公醉似泥:化用山简事,《晋书·山简传》载,山简为襄阳太守时,“每出嬉游,多之(习家)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山公,指苏轼。
(4)北窗:一作“纸窗”。
(5)凄凄:寒冷貌。
创作背景
逍遥堂在徐州(今属江苏),即诗中所说的彭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任,在徐州住了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日苏辙离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签判任。《逍遥堂会宿二首》这两首诗作于当年七月。
文学赏析
《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首句“凉如水”既是写秋凉,也暗示了他离去后苏轼将很感孤独、清冷。次句化用“山公”山简事。山简官至尚书左仆射。他镇襄阳时,优游闲适,但是嗜好喝酒,一喝就喝到醉。(见《晋书·山简传》)苏轼常以山简自况,如“谁记山公醉夕阳”(《新葺小园》),苏辙这里也以山简比苏轼,说他离去后,兄长定很苦闷,只好以酒浇愁。第三句进一步补写苏轼的醉态,最后仍以凄风苦雨作结。全诗所写的秋凉如水,烂醉似泥,困卧不起,风雨凄凄,既造成了清冷的气氛,又突出了苏轼的苦闷,比第一首具有更浓厚的感伤色彩。
张耒评苏轼苏辙两人的诗风:“长公(苏轼)波涛万顷海,少公(苏辙)峭拔千寻麓。”(《赠李德载》)苏轼诗如大海怒涛,汹涌澎湃;苏辙诗如高山茂林,幽深峭峻。这两首诗也颇能代表苏辙的诗风,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幽冷峻,有一唱三叹之致。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30-232
- [2]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85-187
- [3]曾枣庄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8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