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读山海经·其六》此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借“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寄托对光明的向往,盖叹晋宋易代,盛世君臣不复存在。有一种“主流”之说认为,这首诗“表达了祝愿国家中兴的宏大主题。”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渊明对太阳这大自然神奇骄子的无限热爱,甚至崇拜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逍遥芜皋(1)上,杳然望扶木(3)。
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洪柯(4)百万寻(5),森散(6)复旸谷(7)。
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肠谷挡。
灵人(8)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神景(9)一登天,何幽不见烛(10)。
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注释
(1)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
(2)沓然:遥远的样子。
(3)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4)洪柯:大树枝。
(5)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6)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
(7)旸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8)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9)神景:指太阳。景:日光。
(10)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245-259
- [2]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1181
- [3]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22-238
- [4]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