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张天师归龙虎山》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从张天师进京写,替张天师占尽身份;颔联用夸张的手法,渲染天师要回去了,神仙们都来迎接他的法驾;颈联写到张天师自身,极言张天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与深奥的法术;末联则是想象天师回到龙虎山后的情况。此诗围绕着送行一事,表现了他道行高深、自尊自重的高尚品格,也显示了他的崇高地位和深奥法术。全诗造语置词深切入微,有真情实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闭户京城昼懒开,初闻北觐(3)却南回。
他住在京城里,大白天也懒得打开门。刚听说他是来晋见皇帝的,现在却又要回到南方龙虎山去了。
冯夷(4)击鼓乘龙出,王子(5)吹笙跨(6)鹤来。
水神冯夷击鼓乘龙而出,仙人王子乔吹笙跨鹤而来。
囊里天书明日月,匣中神剑閟风雷(7)。
他袖里藏着天书,可参鬼神不测之机,掌造物无尽之化。他腰匣间佩着神剑,这神剑蓄闭着风雷。
回瞻魏阙(8)红云拥,应在山中看早梅。
当他回忆起在帝京里的情形时,只觉得那是红尘里扰扰攘攘的事,现在他只管在山中欣赏着早开的梅花。
注释
(1)张天师:即张嗣成,字次望,号太玄,张与材之子。正一派第三十九代天师,号“太玄辅化体仁应道大真人”。
(2)龙虎山:山名,位于今江西贵溪市,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其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3)北觐:北上觐见天子。觐,原为诸侯秋朝天子之称,后为晋见国家元首的通称。
(4)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
(5)王子:即王子晋,古仙人,传说曾骑鹤吹笙于缑氏山升仙。
(6)跨:骑。
(7)閟风雷:使风雷失声失色。
(8)魏阙:朝廷。
创作背景
诗作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时揭傒斯在翰林院任职。江西贵溪的龙虎山是道教圣地,汉张道陵后人历承衣钵代代相传,掌教于此地。元代崇尚道教,对历代天师都有封号,当时天师张嗣成,嗣父张与材位,为三十九代天师,领江南道教,主三山符箓。《送张天师归龙虎山》此诗就是为这位天师送行而作。
文学赏析
《送张天师归龙虎山》此诗是一首送行诗,诗中描写了张天师进京朝见皇帝时的表现和受到的热烈欢迎及其袖藏天书、腰匣神剑的不俗形象,表现了他道行高深、自尊自重的高尚品格,也显示了他的崇高地位和深奥法术。
首联即替张天师占尽身份。从张天师进京写起,“闭户”说明他不接俗客,显出道行的高深,同时也说明他自尊自重。而用“北觐”二字,说他进京是为见皇帝而来,将上句更推进一层。“却南回”说明他并不迷恋京师的生活。颔联用夸张的手法,渲染天师要回去了,神仙们都来迎接他的法驾。此联是名言佳句,以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著称,“龙”“鹤”相对,同气相求。通过描写水神和仙人热情欢迎的场面,表现了张天师驭神驱鬼的高超本领。颈联写到张天师自身,极言张天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与深奥的法术。末联则是想象天师回到龙虎山后的情况。
全诗围绕着送行一事,诗人对天师的道行、法术,生活情性,作了多方面的描写,塑造了正一道后期教主的形象。送行诗,贵在切合彼此身份,造语置词深切入微,有真情实感,否则就流入俗套,作者正是做到了这些。此外,揭傒斯于律诗刻意学杜,这首诗就颇似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的笔法。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昶著,诗词曲名句赏析,商务印书馆,2015.10,第493页
- [2](元)揭傒斯,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第140页
- [3]潘人和主编,儒道释诗汇赏 道诗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08,第292-2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