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畬耕

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蓺。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官输甚微,巫山民以收粟三百斛为率,财用三四斛了二税,食三物以终年。虽平生不识秔稻,而未尝苦饥。余因记吴中号多嘉谷,而公私之输顾重,田家得粒食者无几,峡农之不若也。作诗以劳之。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颠。

赤埴无土膏,三刀财一田。

颇具穴居智,占雨先燎原。

雨来亟下种,不尔生不蕃。

麦穗黄剪剪,豆苗绿芊芊。

饼饵了长夏,更迟秋粟繁。

税亩不十一,遗秉得餍餐。

何曾识秔稻,扪腹尝果然。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吴田黑壤腴,吴米玉粒鲜。

长腰匏犀瘦,齐头珠颗圆。

红莲胜雕胡,香子馥秋兰。

或收虞舜余,或自占城传。

早秈与晚䆉,滥吹甑甗间。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奸吏大雀鼠,盗胥众螟蝝。

掠剩增釜区,取盈折缗钱。

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重以私债迫,逃屋无炊烟。

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

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劳畬耕》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分两段,前十六句为一段,描写峡农的畬耕生涯;后二十八句为一段,描写吴中田夫生活情境。通过两幅不用的图景,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峡农的同情,揭露和谴责了封建官府对吴中田夫的残酷剥削与压榨。全诗语言简练,意喻曲折。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一夕火之,藉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地力薄,则一再斫烧始可蓺。春种麦豆,作饼饵以度夏;秋则粟熟矣。官输甚微,巫山民以收粟三百斛为率,财用三四斛了二税,食三物以终年。虽平生不识秔稻,而未尝苦饥。余因记吴中号多嘉谷,而公私之输顾重,田家得粒食者无几,峡农之不若也。作诗以劳之。

所谓畲田,就是峡中农民刀耕火种的一种土地。春初的时候,他们上山砍伐树木而使之仆倒遍地。到了正当播种的季节,山民们看到了下雨的征兆,便在头一天的晚上将砍倒的树木烧掉,借用它的灰来作肥料。第二天下了雨之后,又乘热土下种,这样,禾苗就长得茂盛,并且收成加倍。如果没有遇到雨,结果就同这完全相反。遇有不毛之地,由于地力贫瘠薄弱,那就要如此这般地砍伐焚烧一两次才可下种。山民们在春季种植麦和豆,并用这两种粮食作成饼一类的食物来度过夏天。如果到了秋天,那种植的粟谷又成熟了。至于官税也非常少。巫山农民缴纳官税,就拿收粟三百斛来计算吧,仅只用三四斛就能了结春秋二季的官税。此后,他们就可以吃麦、豆、粟这三种粮食去度过一年的生活了。他们虽然一生当中并不知道粳稻是什么样子,但是从来没有饥饿的苦痛和折磨。于是我想起吴中那地方号称出产许多品种优良的稻谷,然而公税私税特别严重,农家得以吃上几粒饭的却没有多少。三峡地区的农民却不是这样啊。于是我写了这首诗来安慰他们。 

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颠。

三峡的农民生计极艰难,刀耕火种需爬上大山巅。

(1)土膏(2),三刀财一(3)

赤色的黏土没什么肥气,畲耕两三遍去种一次田。

颇具穴居(4)智,(5)雨先燎原。

然而他们卓有穴居的智慧,估计要下雨就马上去烧山。

雨来(6)下种,不(7)生不(8)

下雨后他们及时去下种,不这样种子萌发很困难。

麦穗黄剪剪(9),豆苗绿芊芊(10)

看那黄色麦穗多么整齐,看那绿色豆苗多么嫩鲜!

饼饵(11)长夏,更(12)秋粟繁。

做成的饼团能度过长长的夏天,茂盛的粟谷又将会收获在秋天。

税亩不十一(13)遗秉(14)(15)餐。

一亩田的官税不到十分之一 ,剩下的粮食全家人都可饱餐。

何曾识秔稻,(16)腹尝果然(17)

他们一辈子何曾看到过粳稻?可是摸摸肚皮却像果实一般。

我知吴农事,请为峡农言:

我很熟悉那吴地的农民生活,请让我向三峡的山民进几言:

吴田黑壤(18),吴米玉粒鲜。

吴地的农田土质又黑又肥沃,吴地的稻米颜色就像玉一般。

长腰(19)匏犀(20)瘦,齐头(21)珠颗圆。

长要稻种瘦长得像胡芦瓜子,齐头稻种肥团得像珍珠项链。

红莲(22)雕胡(23)香子(24)馥秋兰(25)

红莲米比那雕胡米还好吃,香子米的香气的确胜秋兰。

或收虞舜余(26),或自占城(27)传。

有的收获自古相传的舜王稻,有的收获传自占城的海南稻。

(28)与晚(29)滥吹(30)甑甗(31)间。

至于一般的那些晚䆉和早籼,只不是供甑子蒸一些普通饭。

不辞春养禾,但畏秋输官。

春天里管理庄稼倒可以不辞劳苦,一到秋天农民们便害怕催租的官。

奸吏大雀鼠,盗(32)螟蝝(33)

奸佞的官吏像吃粮的大雀鼠,强盗似的户长同害虫样嘴馋。

掠剩(34)釜区(35)取盈折缗钱(36)

加大升斗的容量去征收租税,贬低谷物的折价来渔利税钱。

钟致(37)一斛,未免催租瘢(38)

明明是两钟却只算一斛,农民只能够频添催租伤瘢。

(39)私债(40)迫,逃屋(41)无炊烟。

私债难偿债主们横加迫害,离乡背井农村里不见炊烟。

晶晶云子(42)饭,生世(43)不下咽。

眼睁睁看着那白晶晶的云子饭,农民们一辈子也莫想往嘴里咽。

食者定游手(44)种者长流涎(45)

享受者只是那不劳而获的人,庄稼汉只能够对着粮食而垂涎。

不如峡农饱,豆麦终残年。

那能够象三峡的农民得到温饱,又吃豆又吃麦准能度过一整年。

注释

(1)埴:黏土。《释名·释地》:“土黄而细密曰埴。”

(2)土膏:土地中的肥润成分。

(3)田:作动词用,种。

(4)穴居:上古人以洞穴为居所,此指峡民文化落后。

(5)占:预测。

(6)亟:急迫地。

(7)尔:如此。

(8)蕃:茂盛。

(9)剪剪:同“翦翦”,整齐的样子。

(10)芊芊:草木茂盛。

(11)了:度过。

(12)迟:期望,等待。

(13)不十一:指租税不到十分之一。什一,十分之一。

(14)遗秉:原指收割时遗落的庄稼,此指纳租后剩余的粮食。

(15)餍:吃饱。

(16)扪:摸。

(17)果然:饱足的样子。

(18)腴:土地肥沃。

(19)长腰:粳稻的米。

(20)匏犀:即瓠(hù)犀,瓠中瓜仁,以其洁白而齐整,常用以比喻美人牙齿。此喻米粒。

(21)齐头:一种米名。

(22)红莲:早稻名。

(23)雕胡:菰(gū)米,亦即茭白,可作蔬菜。其果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以作饭。雕,同“雕”。

(24)香子:一种米名。

(25)馥秋兰:比秋兰还芳香。馥,芳香。

(26)虞舜余:指虞舜传下来的良稻种,称舜王稻。而这种稻种据说又是虞舜的父亲瞽瞍传给他的。

(27)占城:古南海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占城稻种,宋真宗时,从福建传入中国。此稻穗长,不择地而生。

(28)秈:同“籼”,一种稻米。

(29)䆉:䆉稏,稻子。

(30)滥吹:用“滥竽充数”之意。因为秈摆属稻米中的下品,故有此语。

(31)甑甗:两种炊具。甗,中部有算子,可下煮上蒸。按:“长腰”八句,诗人自注云:“长腰米,狭长,亦名箭子;齐头白,圆净如珠;红莲,色微赤;香子,亦名九里香,斗米入数合作饭,芳香满案;舜王稻,焦头无须,俗传瞽烧种以与之;占城种,来自海南;䆉秈、秈禾,价最贱。以上皆吴中米品也。” 39.雀鼠:五代后唐于正赋之外,设“雀鼠耗”,即预偿雀鼠之损耗,是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雀鼠耗”语出《梁书·张率传》,张率遣人载米,“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曰:‘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

(32)胥:指乡间里正一类专司催赋的人。

(33)螟蝝:螟蛾与未生翅的蝗虫,田间害虫。

(34)掠剩:掠取剩余之财物。

(35)釜区:皆古量器名。一斗二升八合为区,五区为釜,即六斗四升。

(36)取盈折缗钱:取盈:取满时所定之额。折:折变。缗(mín)钱:用绳(缗)穿连成串的钱,即贯钱。此句是说粮食不够就用钱来折抵。

(37)钟致:钟:量器名。致:含有充作之意。钟比斛大,六斛四斗为一钟。此言官府巧取豪夺。

(38)催租瘢:因催租而得的伤痕。瘢,伤痕。

(39)重:加上。

(40)私债:高利贷。

(41)逃屋:指主人已经逃离的空屋。

(42)云子:传说为神仙服食之物。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后世遂以饭为“云子”,以其如云子之白也。

(43)生世:一辈子。

(44)游手:游手好闲的人。此指不事耕种之人。

(45)种者长流涎:“种者”句:是说耕种的人反而吃不上粮食。

创作背景

《劳畬耕》该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诗人由桂林赴成都,途径四川巫峡时作此诗。

文学赏析

《劳畬耕》前十六句为第一段,写巫山农民的畬耕生活。起二句说“峡农”的生活困难,在大山顶上刀耕火种,是总冒。“赤埴”二句,说土地坚硬黄赤,不肥沃,要三斫才能一种田,申述起句的“艰”字。以下转写艰难中还可喜慰的一面。“颇具”四句,写峡农的经验和智慧:能观察气候,在雨前烧山,雨来赶快下种,懂得不这样作物就生长不好。“麦穗”二句,以“黄剪剪”“绿芊芊”表作物的长势好,以长势暗示收成好。“饼饵”二句,紧接“长势”、越过“收成”,写一年中的生活:夏天吃豆麦做成的饼饵,秋天等待小米丰收作粮食。“税亩”四句,说每亩纳税不到收成的十分之一,纳税剩下来的粮食可得饱餐,虽一生没见过水稻长成的粳米,但摸着肚皮却经常填得饱饱的。这一段先冒后转,以冒作陪,以转作主,结构上主次分明;叙事则不仅分明,而且简洁;“麦穗”一联对偶句,尤其妍炼生动;“扪腹”一句用《庄子·逍遥游》“腹犹果然”语,与“穴居智”呼应,勾勒出峡农带原始性的生活,使人感到他们的生活虽较安定,但毕竟是很落后的。他们的落后生活,是复杂的社会病态造成的,读过之后,会油然兴起怜悯同情之心。

《劳畬耕》后二十八句为一段,历举吴地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安慰“峡农”。开头二句表明是作者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吴田”十句写作者故乡吴中一带的江南农民种水稻的情况。接下来十四句写江南农民受官租私债剥削的情况。结尾两句是发言的总结:江南农民在平地种着好水稻,还不及“峡农”用豆麦过年那样能够吃得饱。这一段与上段是一个大的对比:山地农民种植困难,生活简陋,但僻居野处,受剥削较轻,还能勉强用粗粮填饱肚子;江南水乡农民居住富庶地区,种得好稻谷,但是官租私债的负担重,结果还是吃不饱饭,不免于逃亡断炊;苦乐情况各有不同。该段又自为一个小对比:以收成稻谷的美好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作对比。小对比把农民受剥削的情况揭露得很鲜明、很尖锐。大的对比,则似乐而苦的“吴农”实际是苦,似苦而乐的“峡农”本质也是苦。对后者的安慰实出于勉强,代前者作控诉乃真正有力。这一段先把稻米写得极香美,多用对偶句,词句也像“珠颗”“玉粒”那样美,劳动成果越美好,越显得农民不能享受自己成果的不公平,显出封建剥削的罪恶。后写农民被剥削,也多用对偶句,也写得简练、集中、生动。“早秈”“晚䆉”与“齐头白”“长腰米”等已先作呼应;“螟蟓”“鼠雀”“云子”等又重加比喻。此段实是一幅宋代江南农村生活的真实的历史图卷。

《劳畬耕》全诗以朴素、简练和鲜妍的语言,曲折而又分明地反映宋代山区、水乡农民的艰苦劳动和受严重剥削的情况,表现了作者同情农民,反对“奸吏”“盗胥”“官租”“私债”的罪恶的进步思想,是一篇很深刻、很典型的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诗篇。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

参考资料

  • [1](宋)范成大著;富寿荪标校.《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04:第217-218页
  • [2]颜其麟注;周蓉译.《三峡诗译》:重庆出版社,1990.06:第203-208页
  • [3]贾雯鹤主编;刘家林,邹伯乐副主编;《夔州诗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夔州诗全集 宋代卷》:重庆出版社,2009.11:第379-381页
  • [4]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5-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