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作品简介
《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是清代词人郑文焯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首先写“伤春”,接着由“伤春”而抒发其对往事的回忆;下片写未谢之花和已谢之花,结句写未谢者从已谢者的随水浮沉,见到自己来日的命运,故而深感“红更苦”。全词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花、人合一,通过一枝残花,表现了词人落拓、闲适、感伤的情绪,寄托了身世命运之感。
译文注释
译文
梅花过了(2)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西园(4)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5)。
梅花开过了,每天仍是风风雨雨。即使你有心伤春,但苍天却不允许。虽然在西园的词友宴饮,与去年的情形一样,但我心中,却别有一番惆怅之处。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断红(6)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7)更苦。
一枝梅花,映照着水波,静静地默然无语,每天看着落花随波而去。有时飘落的花瓣,还会追逐着晚潮返回,与枝头的梅花相映,使残存的花朵红得更加凄苦。
注释
(1)玉楼春:据云此名取自顾复词中“月照玉楼春漏促”句语意。又称为《木兰花》《转调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呈纤手》《东邻妙》《春晓曲》《惜春容》《梦相亲》《归风便》《归朝观令》《续渔歌》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八字,下片同。共五十六字。
(2)梅花过了:梅花已凋落。
(3)着意伤春:着意,执着地。伤春,因春残而引起的伤感。
(4)西园:三国时曹操所建园林,文人学士常于此聚会,故后世称文人聚会为“西园雅集”。魏文帝《芙蓉池》诗有:“乘挛夜行游,逍遥步西园。”李百药《魏都》诗有:“南馆招奇士,西园引上才。”
(5)惆怅:失意伤感的情绪。
(6)断红:落红,落花。
(7)枝头红:红,指枝头残留的花朵。
创作背景
《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此词作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时作者年三十七岁。在这一年,作者再次重尝进京会试不第的苦果。事业无成而青春渐逝,内心里自然会与残存的梅花一样,倍感凄清和感伤。有感于此,作者写下这首词。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开首二句就是直写伤春。“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梅花乃是报春之花,古人历来多将梅花与春天进在一起。可见,梅花盛开时,也正是冰天雪地时。因而这“梅花过了仍风雨”,既可理解为“初春过后仍风雨”,也可理解为“冰雪过了仍风雨。”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想说:春天很快就过去了,风风雨雨的天气很快就会来了。尽管春去得快,但时间又容不得人们去感伤,风雨一来,夏季就到。所以说“天不许。”尽管“天不许”,内心却又忧思怜念不已。
下两句“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处。”则是抒发对往事的回忆。这句词中,有时间——去年,有地点——西园,但心情大不相同了,如今是满腹惆怅。
整个上片,可分为两层意思,一是伤春,二是由此而引发对往事之回忆。
下片是着意写花。换头“一枝照水浑无语”是写枝上还未谢的花。水边上,一枝红梅默默地望蓍自己水中的影子。而下句“日见花飞随水去”,则是写已谢的花。花儿谢落了,随着水而飘去了。但“断红还逐晚潮回”,那被水冲击的谢花,又随晚潮而回来了。弄得“相映枝头红更苦。”这结句实际上是将未谢的花和已谢的花合起来写。何言“红更苦?”这是对照着写的。未谢落的花还挂在枝头之上,而且容颜还那鲜艳娇好,正当风华正茂之时。但一看到水中的“断红”正在随水而浮沉之后,便顿时看到了自己来日的命运,好比是活人见到了死人,便会感到自己的命运,于是便会产生无限的悲哀。而这种悲哀对于“断红”来说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说“红更苦。”
《玉楼春·梅花过了仍风雨》这首小令一是平淡而稳缓,没有激烈高亢之词和迭宕回旋之语,好似一条平川小溪,只是涓涓而淌,但从平缓之中又见含蓄。比如“著意伤春天不许。”对于“不许”,就颇耐回味。二是词中有人。从下片看,写的都是梅花,并没有一个人,但读来,这些花已经人格化了。如“一枝照水浑无语”,花儿本来就是无语的,只有人才有所谓的有语与无语。再如“相映枝头红更苦。”亦然。无论是已谢的花,还是未谢的花,都不会有苦与乐之情感,自然这又是作者赋与了它以人情。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李新魁编著. 实用诗词曲格律辞典[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80.
- [2]穆杰主编;章忆编选. 古诗词鉴赏 春之卷[M].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58.
- [3]田军 王洪等主编. 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458-1459.
- [4](清)王鹏运等著;宋平生译注. 晚清四大词人词选译[M]. 成都:巴蜀书社,1997 ,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