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柳边丝雨燕归迟,花外小楼帘影静。
凭阑渐觉春光暝,怅望碧天帆去尽。满堤芳草不成归,斜日画桥烟水冷。
作品简介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是清朝中期词人吴翌凤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景与人融为一体,通过对晚来春、迟归燕等初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伤春、思归之情,以及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空园(2)数日无芳信(3),恻恻(4)残寒(5)犹未定(6)。柳边丝雨(7)燕归迟(8),花外(9)小楼帘影(10)静。
空寂的园里几天不见春的音信,令人悲伤的春寒还没有停。柳树边下着如丝的冷雨,使燕子归来得很迟,花旁的小楼上,静静地垂着帘影。
凭阑(11)渐觉春光暝(12),怅望碧天帆去尽(13)。满堤芳草不成归(14),斜日画桥(15)烟水(16)冷。
凭依栏杆渐觉已到黄昏,我帐然地举目远望,只见碧空下消逝了帆影。芳草长满了长堤,我却欲归不成;只见夕阳斜照画桥,烟雾笼罩水面一片凄冷。
注释
(1)玉楼春:词牌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
(2)空园:荒园,闲弃的庭院。
(3)芳信:春天的信息。芳,泛指花草。
(4)恻恻:本是悲伤的样子。这里指独自伤神。
(5)残寒:这里指春寒。
(6)定:止,停。
(7)丝雨:如丝般的细雨。
(8)迟:缓,慢。
(9)花外:花丛畔。
(10)帘影:这里指人在窗前被竹帘所隔的身影。
(11)凭阑:亦作“凭栏”,倚着栏杆。
(12)暝:日暮,傍晚。
(13)怅望碧天帆去尽:化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意。
(14)满堤芳草不成归: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堤(dī),同“堤”,岸堤。
(15)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16)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创作背景
作者吴翌凤长年在外为人作幕客,或以教书为生,老归乡里(江苏吴县),以著书奉母度日。《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这首词是归乡前抒发对故园的怀念之情。
文学赏析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该词是一首写伤春、思归的作品。词中蕴含着无限伤感,流露出作者满腹辛酸,这与词人仕途乖蹇,长期流落异乡是分不开的。
全词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春日景物的描绘之中。开篇二句,写初春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严冬刚过,园中花草尚无萌发的动静,所以说“无芳信”。第二句是写作者的感受,“恻恻”是悲痛之意,“残寒犹未定”是悲痛的缘由,“犹”字隐隐显露出词人盼春心切,对眼前的时令气候厌倦不满之意。“柳边丝雨燕归迟,花外小楼帘影静。”但是,柳树吐丝、春雨蒙蒙、燕子归迟等等都预示着春天已经来临。此时词人应该心情舒畅了,但事实又不是那样,“帘影静”的一个“静”字,说明那深居楼中的人并无心欣赏春景春色,帘影不动,气氛显得格外沉闷寂静,含蓄地道出楼中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忧心忡忡,似乎有难言的苦衷。
下片写暮春景色,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词人心绪不佳的原因。“凭阑渐觉春光暝,怅望碧天帆去尽。”这二句写动作、感觉,情在其中。凭栏眺望,惆怅的情绪涌上心头,春光流逝,孤帆远去,更触动了词人的心思,“满堤芳草不成归”,已是绿草如茵的深春,久居异乡,不能“成归”,这句与前句“怅望”相承,与首联“恻恻”相呼应,道出了词人“伤春”的原因,就是“思归”。尾句“斜日画桥烟水冷”,勾勒了一幅清淡孤冷的画面,与“满堤芳草”映衬,进一步烘托词人因“思归”而苦恼万分的悲凉心绪。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谷闻编.《婉约词》.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436页
- [2]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下)》.中国书店.2011.06.第685-686页
- [3]潘天宁辑注译析.《千家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3.第316-317页
- [4]高阳里评注.《花笺春心:婉约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24页
- [5]弓保安著.《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388-3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