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咏史》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前四句写京都之繁华,豪族之奢侈。中间八句对于靠明经而出仕、怀巨金而来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最后四句引用严君平的典故,表达了对仕途不介于心的高旷胸怀和豁达的精神。这首诗构思巧妙,详略描写恰当,对照鲜明,比喻生动形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五都(1)(2)财雄,三川(3)养声利(4)

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百金不市死(5),明经有高位。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十二(6)飞甍(7)鳞次(8)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仕子(9)华缨,游客(10)轻辔(11)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明星晨未晞,轩盖(12)云至(13)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御(14)飒沓(15),鞍马光照地。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暑在一时(16),繁华及春媚。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君平(17)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

(1)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2)矜:自夸。

(3)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

(4)养声利:追求名利。

(5)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6)衢:大道。

(7)飞甍:高耸的屋脊。

(8)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9)彯:长带摆动的样子。

(10)竦:执。

(11)轻辔:是指善跑的马。辔,辔头,御马索。

(12)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

(13)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14)宾御:宾客和侍者。

(15)飒沓:众多的样子。

(16)一时:一时间,刹时。

(17)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创作背景

《咏史》这首诗作于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世人矜财货、重名利,与坚守寂寞、与世相弃的君平形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示了世风的奢华、腐朽。作者为了表达对于官僚贵族的强烈憎恶,以及自身对耿直高洁品格的坚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接下来,这种谴责进一步深入:“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无疑给他造成沉重的压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而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

下面八句,对于靠明经而出仕、怀巨金而来游的仕子游客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屋似鱼鳞一般密布。做官的帽子上摆动着华美的长缨,游者骑着快马来到京城。在明星未稀的清早,官宦们的车子已云涌而至,色彩斑斓,光照大地。诗人抓住这些具有典型性质的场面,用夸张铺陈的手法,极尽渲染描绘之能事,显示了京城的繁华奢靡和游乐之风的盛行。

紧接着,诗的笔锋一转:“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寒暑的变化快,因此,如今的繁华兴盛、春光明媚也只是暂时的,散热曲折地透露出寄希望于未来的心绪。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唯有严君平不慕荣利,弃绝世俗,甘于寂寞。世不用他,他亦不去求仕进。在成都卖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功名。诗人赞扬贫贱不移的严君平,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借此表达了对仕途不介于心的高旷胸怀和豁达的精神。

《咏史》这首诗在艺术上是高明的。首先,诗的语言华美而生动。诗中运用“飞甍”、“华缨”、“轻辔”等偏正词组形容达官贵人们的房屋、服饰、马匹,形象鲜明地显露出它们的奢华,用“鳞次”来描绘高屋密布,用“云至”来形容官宦们的车子纷纷而来,其多如云。准确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诗句显示出华贵的色彩,将统治阶级醉死梦生的生活暴露无遗。

其次,构思超越凡俗,详略描写恰到好处。诗的大部分极力铺叙渲染京城的豪华与奢侈,只用最后二句写君平的生活,便足以衬托出君平的的寂寞。矜财逐利和安贫乐道的鲜明对照,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鲍照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14—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参考资料

  • [1]穆德编著.读点经典.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378
  • [2]汪超宏编著.六朝诗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01月.233
  •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167
  • [4]赵沛霖著.历代诗文名著新选 八代三朝诗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