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

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楼上望卿卿,窗寒新雨晴。

熏炉蒙翠被,绣帐鸳鸯睡。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是晚唐五代词人牛峤创作的词。上片以对玉钗、春幡、红杏等景物的勾画,描绘出了女子于雨后伫立楼上窗前的凄凉形象,下片写由翠被鸳鸯引起的孤单之感和女子内心的私愿。全词情景交融,表现出女主人公渴望理想爱情的心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玉钗风动春幡(1)急,交枝(2)红杏笼烟泣。楼上望卿卿(3),窗寒新雨(4)晴。

春风吹动了头上的玉钗,春幡在风中飘动,枝条交错的红杏笼罩在轻烟中,好似在饮泣一般。她站在楼上遥望她的意中人,正是雨后初晴时分,小窗前带着丝丝寒意。这凄凊的春景,无不撩动了她的愁思。

熏炉蒙翠被,绣帐鸳鸯睡(5)。何处有相知?羡他初画眉(6)

她将翠被蒙在熏炉上,绣帐上的鸳鸯依偎而眠,更让她备感孤单。不知何处才能找到与她相知相爱的心上人,她不禁羡慕起像张敞那样恩爱甜蜜的夫妻。

注释

(1)春幡:立春日所立之彩旗。

(2)交枝:枝条交错。

(3)卿卿:男女间昵称。这里指所思念之男子。

(4)新雨:刚下的雨。

(5)鸳鸯睡:这里指被子上绣着一对在睡觉的鸳鸯。从中透露出女主人公孤栖的怨愁。

(6)羡他初画眉:用张敞事。汉代张敞夫妻恩爱,常为妻子画眉。

创作背景

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4月,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帝国灭亡。唐帝国的灭亡使得“学而优则仕”的大批文人无比彷徨。《唐摭言》记“国朝自广明庚子之乱,甲辰天下大荒,车驾再幸岐梁,道馑相望,君国率不以贡士为意”,诸多士人遂留居蜀中。黄巢乱后,长安残破,蜀中安定如恒,关中士庶入蜀者亦多。“是时,唐衣冠士族多避乱在蜀,蜀主礼而用之,使修举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之遗风”。 蜀中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大批文人入蜀的动因,峤亦如此。

偏安一隅的西蜀虽军事力量弱小,经济文化却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加上城市经济繁荣,士民游乐之风兴盛,为词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得前蜀成为当时词人的天堂。在这种环境之下,文人留恋于青楼楚馆,把自己的政治的失意用酒与词包裹起来,混合成一种香艳的色彩。牛峤的《菩萨蛮》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

文学赏析

《菩萨蛮·玉钗风动春幡急》此词抒写女子孤寂愁苦之意。该词上片开头两句“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描摹外在物态显得轻柔娇美,但是“急”、“泣”二字已暗示出凄苦、急切的感情氛围。“楼上望卿卿,窗寒新雨晴”描写了她此时的处境,“卿卿”二字即是对男女二人你侬我情意绵绵的向往,同时也代指了她所思念的男子本人。雨后初晴,窗前寒意未散,衬托了她内心的凄寒之意。整句寄情于景,勾勒出了一副女子登楼眺望情郎,却终至失望的景象。

下片“熏炉蒙翠被,绣帐鸳鸯睡”的核心在于“鸳鸯”二字,绣帐之上的鸳鸯图案尚能成双成对的共眠在一起,而女子却只是孤身一身,更显她凄苦失落的愁绪。整句以双衬单细绘了她闺房独卧,烘托了女子寂寞郁塞的情状。结末两句中开头以“何处有相知?”表达了除了自己内心的疑问和渴望,回忆往事的缠绵,反衬如今的孤寂。后句以用典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汉代张敞夫妇的羡慕,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整首作品作品以白描的手法填词,全词情景交融并运用衬托之法,先是写女子于雨后伫立楼上窗前凄婉形象,再以绣帐鸳鸯的成双成对衬托女子的孤寂,从而揭示了自己想要找到情投意合之人的私愿。表达出了女主人深重的相思怨别之意和内心对爱情的期盼。

作者简介

牛峤

牛峤

唐末五代词人

牛峤(850—920),字松卿,一字延峰,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后迁陇西。唐朝宰相牛僧孺之孙,吏部尚书牛丛之子,为“花间派”著名词人。公元878年(唐僖宗乾符五年)中进士后,曾任拾遗、补阙、校书郎等职。后被前蜀王建任为判官、给事中。博学多才,一生有不少著作,以歌诗著名当时。《郡斋读书志》著录《牛峤歌诗》三卷,《全唐诗》收其诗33首。今存词32首,收于《花间集》,王国维辑为《牛给事词》。

参考资料

  • [1]陈如江.《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08:96
  • [2](后蜀)赵崇祚.《万卷楼国学经典 花间集图文版》.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12.0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