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云山有宫阙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壁间得古仙词,同希颜、钦叔谱词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于此:“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笙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只应惭愧刘幽州。”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何年鸑鷟同侣,清梦入真游。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
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厌嚣湫。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云山有宫阙》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揣摸古仙人词意,表达了词人向往幽静、清闲而讨厌世俗喧闹的心理状态。全词清新活泼,畅快风雅。
译文注释
译文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壁间得古仙词,同希颜、钦叔谱词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于此:“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笙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只应惭愧刘幽州。”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
金宣宗兴定四年六月,游玉华谷,经过少姨庙,在墙壁上看到古仙词,和雷渊、李献能一起理解词中的意思,依词另创作仙人词,现将原词记载下来:“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笙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剑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丘,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只应惭愧刘幽州。”墙壁上又写有:知音不用舍不得留下字迹。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何年鸑鷟同侣,清梦入真游(1)。细看诗中元鼎(2),似道区区(3)东井(4),冠带(5)事昆丘(6)。坏壁(7)涴(8)风雨,醉墨(9)失蛟虬(10)。
远离尘世的地方有宫殿,就想现在广博浩大的玉华谷。什么时候鸑鷟相伴,进入太虚遨游。仔细看古仙词“元鼎”两句,好像是说那么大秦地,能像汉武帝见到希望路了一样的人很少了。因刮风下雨损坏了墙壁,使得古仙词的字体失去了原来的风采。
问诗仙(11),缘底事(12),愧幽州(13)?知音定(14)在何许(15),此语为谁留?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厌嚣湫(16)。一笑拂衣去,嵩顶(17)坐垂钩。
试问古仙词的作者,因什么事,愧对刘虞?知音确定在什么时候?“知音者无惜留迹”又是为谁留的?世外是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世上是纷纷扰扰,我也厌倦了人世间的烦恼。潇潇洒洒地离去,坐在嵩山顶上来观看世事变化。
注释
(1)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何年鸑鷟同侣,清梦入真游:化用古仙词“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句。鸑(yuè)鷟(zhuó),凤凰一类的神鸟。真,即天,太虚之域,道家所言理想之境地。游,遨游。侣,凤凰一类的神鸟都成双成对。
(2)元鼎:汉武帝刘彻年号(前116-前110)。
(3)区区:谦辞。
(4)东井:星宿名,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因在玉井之东,故称。此指东井星的分野,即秦地。
(5)冠带:顶冠束带,指当时的头面人物。
(6)昆丘:指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省境内。
(7)坏壁:指有仙人词的墙壁因风吹雨打而损坏。
(8)涴:污染,弄脏。
(9)醉墨:醉后题写。
(10)蛟虬:蛟与虬,龙无角曰蛟,龙有角曰虬。
(11)诗仙:指写作古仙词的作者。
(12)缘底事:因何事。
(13)愧幽州:原古仙词中有“只应惭愧刘幽州”句。刘幽州即刘虞,字伯安,处举孝廉,后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以事去官,后复拜幽州牧。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讨公孙瓒,兵败被杀。
(14)定:确定。
(15)何许:什么时候。因原词题有“知音者无惜留迹”语,故元好问有此问。
(16)嚣湫:喧闹声聚集,喻指人世间的烦恼。嚣:喧哗。湫:聚集。
(17)嵩顶:嵩山之顶。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云山有宫阙》该词作于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六月,当时元好问三十一岁。金末元初道教盛行。中原嵩山不仅是佛教禅宗祖庭,也是道教仙窟所在。作者和朋友一起游嵩山玉华谷时,在少姨庙的墙壁上发现一首词,原词因时间久长,风雨剥蚀,已依稀难辨了。经三人重新洗涤,方能卒读。读后揣摸仙人词意,附会成了该词。
文学赏析
该词前两句化用古仙词中的“梦入云山宫阙幽,鹫鹭同侣鸳风流”句,提笔自然,行文浩荡,把读者带到一个虚无缥缈的美丽梦境。接下来“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具体地引领着,一步一步去领会古仙词的意境。“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视角一转,由古仙词的意境转换到现实。
面对古人的遗迹,犹如面对古人。词人在临了一幅不知作者的作品时,追寻猜测作者的心境及心事,崇古并不拟古。有的时候是好奇,有的时候不过是同情或者景仰罢了,总要寄托自己的情思的。古词里有“只应惭愧刘幽州”句,词人便作了到底仙人为何惭愧这个设疑,也是针对词人自己的。想起刘幽州的业绩,有哪个有抱负却无能用世的人不惭愧,那个“嵩顶坐笑垂直钩”的古仙人是惭愧的,惭愧使之成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不仅仅嵩顶坐笑垂直钩的心里还有遗憾还有隐忧的古人。也是该惭愧让元好问引为知音。知音往往是互相吸引的,不管朝代相去,不管地域间隔,知音者无惜留迹。古仙词留着为知音来赏,词人知古人,谁来知词人。在对比中,词人接受了后者。词人决心抛开“红尘白日”,来追逐仙人的足迹了。在词里,世外高人的形态栩栩如生,姜太公钓鱼,钩是直的。嵩山古仙人钓鱼,不但钩是直的,而且身在嵩山之巅呢,这个镜头饶有情趣。诗人之心可谓真淳。
《水调歌头·云山有宫阙》该词通过对一首古诗的附会理解,表达了词人向往幽静、清闲而讨厌世俗喧闹的心情。表面上是游仙作,实际看还是反映出作者内心焦虑不安和渴望知音的真实心理的。附会之作,能够自然化用原诗原意而并不刻板,是很不容易的。对比之下就能看出,原诗规整而僵直,元好问词则清新活泼,不失畅快风雅,兴味悠远。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姚奠中主编.《元好问词评析》.商务印书馆.2016.10.第36-38页
- [2]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301-303页
- [3](元)元好问著;王树林选注.《元好问》.大连出版社.1998.03.第3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