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品简介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译文注释
译文
屈平疾(1)王听之(2)不聪(3)也,谗谄(4)之蔽明也,邪曲(5)之害公(6)也,方正(7)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8)而作《离骚(9)》。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意见,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之人侵害公道,正直之人不为小人所容,所以忧心忡忡,写下《离骚》这样一首诗。
“离骚”者,犹离(10)忧也。夫天者,人之始(11)也;父母者,人之本(12)也。人穷(13)则反(14)本,故劳苦倦极(15),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16),未尝不呼父母也。
“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思根本,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唤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17),竭忠尽智(18),以事其君,谗人间(19)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20),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21)作《离骚》,盖(22)自怨生也。
屈原为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与君主,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哪里能没有怨恨?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怨愤引起的。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上称帝喾(23),下道齐桓(24),中述汤、武(25),以刺(26)世事。明(27)道德之广崇,治乱(28)之条贯(29),靡不毕见(30)。其文约(31),其辞微(32),其志洁,其行廉(33)。其称文(34)小而其指(35)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37);其行廉(33),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38)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39),以浮游尘埃(40)之外,不获世之滋垢(41),皭然泥而不滓(42)者也。推(43)此志也,虽(44)与日月争光可也。
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注释
(1)疾:痛心。
(2)听之:听:听觉。之:取消“王听不聪”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宾语。
(3)聪:本义是耳力好。这里是“明”的意思。
(4)谗谄:指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的人。谄,奉承,巴结。
(5)邪曲:邪恶、不公正。
(6)公:指公正无私的人。
(7)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8)幽思:深思。
(9)离骚: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个字。
(10)犹离:犹:如同。离:同“罹”,遭遇,遭受。
(11)人之始:人类的起始。
(12)人之本:每个人的本源。
(13)穷:处境窘迫。
(14)反:同“返”,追念,回想。
(15)极:困惫,疲乏。
(16)惨怛:内心悲痛。
(17)正道直行:互文,即“正直道行”。正直,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端正。
(18)竭忠尽智:互文,即“竭尽忠智”。
(19)间:挑拨离间。
(20)信而见疑:诚信却被猜疑。而,却。见,被。
(21)屈平之:之,取消“屈平作《离骚》”这个句子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大句子的主语。
(22)盖:表示原因的承接连词,原来是。
(23)上称帝喾:上:远古。称:与下文的“道”、“述”,互文见义,都有“称道”的意思。帝喾(kù):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
(24)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的齐国国君,五霸之一。
(25)汤、武:汤,即商汤,殷商的开国君主。武,即周武王,灭商后建立西周。
(26)以刺:“以之刺”的省略。之,这些。刺,讽喻。
(27)明:阐明。
(28)治乱:复词偏义,义在“治”。
(29)条贯:条理。
(30)靡不毕见:无不得到充分的体现。靡,没有。毕,全部,充分。见,同“现”。靡不毕见。
(31)文约:筒约,简练。
(32)辞微:微:含蓄,隐微。
(33)廉:方正,正直。
(34)称文:称:引用,选用。文:文字,词汇。
(35)指:同“旨”,主旨,旨趣。
(36)类迩而见义远:类:事例,事物。迩(ěr):近。义:意义,道理。见义远:体现的意义极深远。见,同“现”,体现。
(37)称物芳:指用美人香草作比喻。
(38)疏濯淖:疏:远离。濯淖(nào):污泥。濯,同“浊”。淖,泥浆。
(39)浊秽:指黑暗社会。
(40)以浮游尘埃:以:而,从而。尘埃:比喻尘世、世俗。
(41)不获世之滋垢:“不获于世之滋垢”的省略。获,辱。于,被。世,世俗。
(42)皭然泥而不滓:皭(jiào)然:洁白干净的样子。皭,白。泥(niè)而不滓(zǐ):染而不黑。泥,通“涅”,黑色染料,这里指用涅去染;滓,黑。
(43)推:推论,推断。
(44)虽: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