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野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是唐代词人李晔创作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登临极目的所见所感,有景生情,融情于景。下片也写登楼所见,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这首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登楼遥望秦宫殿(1)茫茫(2)只见双飞燕。渭水(3)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登上华州齐云楼,西望皇都长安,一片苍茫无际,只有燕子双双飞落其间。渭水滔滔,从西向东奔泻,仿佛是一根白线,千山万丘连绵起伏,高低参差,零乱错杂。

野烟(4)笼碧树,陌上(5)行人(6)(7)。安得有英雄(8),迎归大内(9)中。

原野上的云雾烟气,将碧绿的树木笼罩,田间的路上行人点点,匆匆而去。怎么样才能够盼得一个济世戡乱的英雄豪杰,铲平逆贼,平息叛乱,迎接我们重新回到长安的皇宫里边,继续我朝之大业。

注释

(1)秦宫殿:借喻唐宫殿。

(2)茫茫:宫阙显盛貌。

(3)渭水:河名,即渭河,黄河最大的支流。

(4)野烟:指原野上的云雾烟气。

(5)陌上:田间的路上,王昌龄《闺怨》诗: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行人:出行的人,即行子。鲍照《代东门行》:”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7)去:往,走。

(8)英雄:指昭宗可依靠的实力人物。

(9)大内: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创作背景

唐末乾宁三年(896年)六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带兵入朝。七月,进逼京师。昭宗李晔命令延王出使太原,联络李克用,请其援救,未果,反受到李茂贞的威胁侮辱。一些宦官劫持昭宗李哗到了凤翔。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带兵攻入凤翔,在那里昭宗受其掌握,形同傀儡,却又无可奈何,郁郁不乐,经常登城西的齐云楼以遣怀,《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这首词就是这时期所作,是为抒写自己的志愿。

文学赏析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这首词不事藻饰,以化虚为实的手法,真切地袒露出他被逐出宫、行止华州时的悲苦之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荡不安的政局。

全词的思想内容虽无足论,可是艺术上却有可取之处,即写景处豁人耳目,言情处动人心态。“登楼遥望秦宫殿”,起调写景入手,直笔陡起,因景入情,渲染气氛。古人登楼,自王粲写作《登楼赋》之后,往往与无穷的忧愁联系在一起。此时贵为天子的李晔,仓皇避难华州,其内心忧愤危惧,亟盼返回京师。但京师尚在叛臣控制之中,欲归不得。因此“登楼遥望”所见何如,作者不好明写,也不忍明说。而承之以“茫茫只见双飞燕”,言外之意是说,长安宫殿可望而不可及,则能看到似乎是“旧时堂前”构巢停息的“双飞燕”,也是慰情聊胜于无了。以下两句“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融情于景。渭水连接着长安与华州两地,相距并不很远,但“千山万丘”蔽掩阻挡,因而长安宫殿无由得见。言“千山万丘”是比况政治上的障碍。“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过片承上接下,从“望”字生出切盼之心,景为情设,情由景生。从字面看,仍然是写登楼所见,其实新意别具。作者由遥望宫殿,转向探寻出路,力图从无可奈何的忧愤中挣脱出来。然而惟见“烟笼碧树”“行人去”,徒增空寂无依之感,“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结拍两句,则是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凄楚悲怆。

全词上下紧接,一气呵成。怆怀国事,寄意深沉。看来这位在政治上一筹莫展的晦气天子,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不减唐宋词名家之作,为后人所称道。

作者简介

李晔

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

李晔(867—904),唐懿宗李灌之子,名杰,更名晔。陇西人,初封寿王。僖宗李儇疾大渐,立为皇太子,遂即位。李茂贞犯阙,奔华州,后还都。后赵为韩全晦劫往凤翔,迁都洛阳,为朱全忠所弑。在位十四年,攻书好文,善词,经丧乱多散佚。

参考资料

  • [1]吴肃森.敦煌歌辞选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05月:100
  • [2]张养年,王春香编注.豪放词 (第2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44
  • [3]陈仁泉,杨继昌,邓又琳编注.菩萨蛮一百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03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