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云峰横起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念奴娇·云峰横起 》是宋代词人叶梦得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由云峰写起,因突兀而生气势,虽状物有别,词的本意不在赏玩,当时绿鬓,而今白发,固有自家身世感慨,下片由江东孙郎之恨,瓜步之旗、吞穷发之想写起,分明是时事的写照,是报国立功的豪情。此词本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而作,于简淡中时出雄杰,颇得东坡词之妙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1),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2)。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云雾缭绕的山峰,就如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真是尤异奇特。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秋水蓝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当年从这里回去时我的头发还是青的,如今我虽还活着,但只剩下满头如雪的白发了。回想当年情景,如梦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像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3)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4)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5)风高,画船(6)遥想,一笑吞穷发(7)。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听说那孙策,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可惜他壮志未酬就饮恨千秋。眼前万里浓云绵亘,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时明时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看着华丽的船我不禁想象着,谈笑之间横扫金人的老巢。这时月亮从东山升起,古往今来发生的事件,有谁去问过这月儿呢!

注释

(1)吴关三面:指北固山。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其山三面临水,高数十丈,江防险要之地。

(2)千茎雪:指满头白发。

(3)孙郎:指孙权, 孙权曾建都于京口,即今镇江。

(4)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东邻镇江,西望南京,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5)鼓吹:这里泛指军乐。

(6)画船:这里指 战船。

(7)穷发:极为荒远之地。这里指金国。

创作背景

苏轼在贬谪黄州时曾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四十多年之后,叶梦得在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时,游镇江北固山,触景感怀,遥思历史往事,于是和东坡原韵,写下了《念奴娇·云峰横起 》这首气势可与东坡词比肩的怀古词。

文学赏析

从《念奴娇·云峰横起 》这首词下片起句“闻道尊酒登临”,以及“孙郎”、“画船”这些字句来看,此词应是作者乘船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构思和谋篇与赤壁词也有相似之处。

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云峰横起”,真如奇峰突起,气势就已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成尤物”,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

以上三句是作者仰观后的感受。紧接以下两句是作者平视所见: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一个“秋”字点出时令。下面五句由写景转人抒情。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 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像往日那样雄浑奔放。作者在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的。

词的下片,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

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延,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词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收复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结尾两句,也写得非常高妙:月亮从东山升起了,就是这个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呢!“更谁重问山月”一结句,既有景又有情,给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余地。

填词步他人原韵,要受韵的限制,较自行创作为难。纵观《念奴娇·云峰横起 》此词,言情状物虚实交融,行文错落有致,有今有古,亦古亦今,始终把自己置身其间。而且情调健康,气韵自然,没有雕琢气。

作者简介

叶梦得

叶梦得

宋代著名词人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居住乌程(今属浙江)。宋哲宗赵煦绍圣四年(1097)进士,宋徽宗时官翰林学士。南渡后,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营留守,积极参加抗金的斗争。晚年居吴兴卞山,以读书吟咏自乐。其词受苏轼影响,特别是晚年的词作,“能于简淡时出雄杰”,间有感怀国事之作。也能诗。

参考资料

  • [1]汪旭编著. 宋词全解[M].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15 ,35.
  • [2]蔡践. 豪放词全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123-124,
  • [3]虞世南. 唐诗宋词元曲·第3卷[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607-608.
  • [4]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3页
  • [5]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16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