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除夜犹在桂林念致一弟使虏今夕当宿燕山会同馆兄弟南北万里感怅成诗

把酒新年一笑非,鹡鸰原上巧相违。

墨浓云瘴我犹住,席大雪花君未归。

万里关山灯自照,五更风雨梦如飞。

别离南北人谁免,似此别离人亦稀。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甲午除夜犹在桂林念致一弟使虏今夕当宿燕山会同馆兄弟南北万里感怅成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对比方式分别描写诗人所在岭南和致一弟所在燕山时的除夜情景,借思兄弟俩南北相离而不能团聚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而不思复仇雪耻、收复失地以及国家南北分裂现实的无奈与愁苦。全诗用典自然,语言清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把酒新年一笑非(6)鹡鸰(7)原上巧相(8)

新年把酒,无奈不能一笑放怀,我们兄弟恰恰在这个时候分开。

墨浓云瘴我犹住(9)席大雪花君未归(10)

瘴云似墨一般浓,我住桂林犹自徘徊;雪花如席一样大,君在燕山仍未归来。

万里关山灯自照,五更风雨梦如飞。

灯下独自思念,人隔万里关隘;夜来风雨凄凄,梦里飞越相会。

别离南北人谁免,似此别离人亦稀。

人生谁个无南北别离,似这等分别人间亦罕见。

注释

(1)甲午除夜:指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除夕。

(2)致一弟:指其弟范成绩,字致一。范成大有二弟:成己、成绩。成己早卒,则知致一弟当指成绩。

(3)使虏:淳熙元年(1174)十月蔡洸使金贺正旦( 正月初一),成绩随行。

(4)燕山:指燕山府,即今北京市一带,金人占据后曾建都于此。

(5)会同馆::燕山客馆,使者所居。

(6)一笑非:犹言笑不成。

(7)鹡鸰:亦作“脊令”,小鸟名。《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意谓脊令鸟失所,飞鸣求其同类,后遂以鹡鸰比喻兄弟。

(8)违:离开。

(9)墨浓云瘴我犹住:化用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句:“桂岭瘴来云似墨。”岭南山川潮湿而多瘴疠之气,人易得病。此句写桂林。说“犹在”,是因为其时范成大已接调任四川的昭命,但尚未成行。

(10)席大雪花君未归:化用李白《北风行》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写燕山的雪花。此句写燕山,即诗人致一弟的所在地。

创作背景

淳熙元年(1174)除夕,诗人念及弟弟范成绩出使金国,夜晚当宿于金国京都的会同馆,感慨惆怅不已,写成该诗。

文学赏析

首联劈头就说:“ 把酒新年一笑非,鹤钨原上巧相违。”首先点明主题,同时道出这次兄弟分离的不同寻常。之所以说“巧相违”,是因为诗人自己于乾道六年(1170)也曾使金,那次使金,不仅要与家人分离,并且是抱着像汉时苏武使匈奴被羁困十九年那样“啮雪餐毡”的必死信念去出使的。而这次致一弟使金,虽没有那种杀身危险,但向敌国贺年,仍需向金国皇帝呈送大量金银财帛,亦颇有蒙诟受耻之隐情。兄弟双双使金而两遭分离,所以作者称作“巧相违”。对这种“巧相违”的分离,诗人的内心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把酒新年一笑非”,从而表现了诗人的自我解嘲和无可奈何的心境。“一笑非” ,是用“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古语(参见《左传》)以慨叹往事。诗人此时正满四十九岁而开始进入五十寿龄,故在时光流逝变迁的时刻中,他不禁感叹地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且在新年把酒之时一笑置之吧。诗句突兀而意蕴浑厚。

颔联二句“墨浓云瘴我犹住,席大雪花君未归”,深一层描绘了兄弟南北分离的情景。前一句化用并浓缩了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的兄弟分离的诗意,柳宗元自北到南赴柳州贬所之时,途中行走三个月,同行者即有堂弟宗一,这种情形与范成大举家自姑苏赴桂林与成绩弟同行之事类似。范成大去桂林虽不是被贬谪,但他因受朝中主降派的排斥而不得不镇帅外地,也颇具感伤心绪。柳宗元与宗一分别,仅只是广西至荆、郢之距,而范成大与致一弟的分离,却远在万里北土之遥。所以该诗说“墨浓云瘴我犹在”,不仅浓缩了柳诗的诗意,并进一步拓展了他们兄弟二人公务在身、忠心报国而不得不远分两地的心情,可谓脱颖而出。下句“席大雪花君未归”,则化用了李白《北风行》的诗意,通过李白形容燕山酷寒的诗句,体味致一所处境遇的无比艰难和险恶,从而表现了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概括力,还使人们在“我犹在”和“君未归”的强烈反差中,倍加感受到兄弟分离的痛苦之情。诗人这里的化用诗句,真堪称是“信手拈得俱天成”,毫无斧凿之痕。

颈联二句“万里关山灯自照,五更风雨梦如飞”,则以虚代实,通过典型细节进一步渲染作者与致一弟各自思念的情景。除夕之夜,家家都在团聚欢度,而成大兄弟二人却远隔天南海北,孤独寂寞。作者依据生活的感受和真挚的情感,想象着身处苦寒异乡的致一弟,定在独照青灯,彻夜难眠,苦苦怀念着远方的亲人兄长;而身在炎方桂林的诗人本人,则更在五更风雨的深夜中梦飞北方,追寻弟踪。一个“飞”字,显示了兄弟情谊的沉重份量和期望团聚的急迫感,充分地表现出了“ 肠一日而九回”的思念之痛。

最后尾联,作者在感情激昂的时刻突发诘问而后自问自答,“离别南北人谁免,似此别离人亦稀。”谁家没有南北分离的情事。然而,作者与致一弟的这次分离,实在与众不同——致一弟这次出使,是到那曾金戈铁马残酷践踏祖国大地、致使陵寝蒙辱、百姓倍遭涂炭的敌对金国去。今日不能向其复仇雪耻,反去出使贺年、以求苟安,这不是任何一个爱国志士所能够沉默忍受。像这样的兄弟分离,正是人间极为少有的。因此,诗歌结尾的自诘自答,实包容了作者的无限痛楚和愁怅,具有弦外之音,涵咏不尽。

该诗感情真挚深厚,语言清新自然;在艺术表现上,抒写兄弟思情,层层深入,步步逼进;最后以反诘和自我感叹戛然作结,从而使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足令后代读者同其慨叹。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又工词。

参考资料

  • [1](宋)范成大著 .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第185页
  • [2]顾志兴主编.《范成大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1.02.第128-131页
  • [3]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52-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