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

太史琐窗云雨垂,试开三马拂蛛丝。

李侯写影韩干墨,自有笔如沙画锥。

绝尘超日精爽紧,若失其一望路驰。

马官不语臂指挥,乃知仗下非新羁。

吾尝览观在坰马,驽骀成列无权奇。

缅怀胡沙英妙质,一雄可将千万雌。

决非皂枥所成就,天骥生驹人得之。

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李侯画隐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误知。

戏弄丹青聊卒岁,身如阅世老禅师。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以咏马为主题,但其真实含意却是表达人才不够重用的悲哀。诗人把马的神态和姿势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太史(1)琐窗云雨垂,试开(3)三马(4)拂蛛丝。

在宫中,太史苏辙居住的地方,打开很久不见天日的三马图画卷,将上面的灰尘蛛丝慢慢抹去,窗外,白云西垂。

李侯(5)写影(6)韩干墨,自有笔如沙画锥(7)

李公麟此时正在临摹唐代著名画家韩斡的《三马图》,他的笔法遒劲有力,就好像用尖锥利器在平沙地上刻画一般。

绝尘超日精爽紧,若失其一望路驰。

他笔下的马精神焕发,奔跑起来像风一样,每一匹马都神情专注,只顾在路上向前奔驰,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马官不语臂指挥,乃知仗下(8)(9)羁。

马官一句话也不说,只用手臂做手势,指挥骏马,我这才明白这些立仗马训练有素,而不是新养的马可以与之相比的。

吾尝览观(10)(11)马,驽骀(12)成列无权奇(13)

我曾经观看过那些处在郊野中的马,那些马都是劣马,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

缅怀(14)胡沙(15)英妙质(16),一雄可将千万雌。

我十分怀念西城沙漠之地的那些雄婆英发的骏马,它们当中一匹骏马可以统率十万匹的平常马。

决非皂枥(17)所成就,天骥生驹人得之。

这样的骏马可不是在槽枥之间饲养就可以得到的,那是天上的神骥生出的马驹被人们所得到。

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现在,以千金买良驹这样的事情早就没有了,有才能的士人有时候连五张羊皮都比不上。

李侯画隐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误知。

李公麟官位低下,以绘画作为隐居,他一开始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画家,他多才多艺但大家却只知道他是一位画师。

戏弄丹青(18)聊卒岁(19),身如阅世老禅师。

因此他干脆以作画为游戏,聊以度日,闲暇的日子就如一位老禅师,参禅阅世,用以消磨时光。

注释

(1)太史:指苏辙。苏辙曾任起居郎,所以称他为太史。

(2)项窗:刻连环花纹的窗户。

(3)试开:打开。

(4)三马:指三马图。

(5)李侯:李公麟。

(6)写影:即临摹。

(7)笔如沙画锥:意思是笔法就好像用尖锥利器在沙子上写字画画一样。

(8)仗下:天子的仪仗之中有立仗马。

(9)新:新养的马。

(10)览观:即观看。

(11)坰:遥远的郊野。

(12)驽骀:劣等的马。

(13)权奇:指非凡奇特。

(14)缅怀:深切地怀念。

(15)胡沙:西域沙漠之地。古时称西域为胡,故称沙。

(16)英妙质:英姿飒爽的骏马。

(17)皂枥:即马槽。

(18)戏弄丹青:即以作画为游戏。丹青,均为颜料色彩,常用以代指图画。

(19)聊卒岁:聊以度日。

创作背景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此诗作于元祐二年(1087),黄庭坚当时与苏轼、苏辙等都在京师任职。当时,李公麟应苏轼之请临摹了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三马图,苏辙为这幅图作诗,黄庭坚步苏辙诗韵而作此诗。

文学赏析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这首作品以咏马为主题,但其真实含意却是表达人才不够重用的悲哀。前六句,诗人描述了李公麟临摹唐代韩斡的墨迹,而且他所摹的马神采奕奕,把马的神态和姿势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后四句则一转,写那些神采不凡的良马已经成为驯良的立仗马。在这里,诗人将良马与那些平常马相比,得出了“驽骀成列无权奇”的结论。以下四句,诗人又一转,写那些西域胡沙中的名马,“一雄可将十万雌”,但这样的马又怎么能是槽枥之间就可以饲养得到的呢?这可是天上神骥生出的马驹被人们所得到。随后两句“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是作者对现实统治者对待有才之人的不满,对于人才的漠视竟然到了不值五张羊皮的地步,这真让人心寒。最后六句转入对李公麟这样的人才依旧怀才不遇的描写,他多才多艺,但因为官位低下的缘故,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所以只能以作画为戏,参禅悟道以打发时间,这都是因为统治者不重视有才之人的结果啊。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年间进士。宋哲宗时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史“多诬”遭贬。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参考资料

  • [1]王云五.山谷诗注内集外集别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20
  • [2]东篱子解译.黄庭坚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