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饯春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点绛唇·饯春》是清代词人王鹏运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伤春,首二句以春光为有价之物,以榆钱为有价之钱,次二句因榆钱难买春光驻,故只好饯春,并目送春归,在春光归去的路上黯然神伤;下片伤别,首句承上,次句启下,转结极自然,最后三句以景结情,余味无穷,从气氛、景物、声音三方面烘托离情,比一般的直接抒发感情更含蓄,更动人。整首词写得语言精工,意境清新,而又含蓄曲折。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抛尽榆钱(3),依然难买春光(4)饯春(2)无语,肠断春归路。

即使抛尽榆钱,仍然难把春光留住,我为春天饯行,可春天却默默无语,眼见春天归去,不由我伤心肠断。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5)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6)苦。

春天去了还会回来,可是人去之后还能回来否,夜幕笼罩长亭,杂乱的山峰无数,一片沉寂之中只听得鹃声凄苦。

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 取名于南朝梁代江淹诗“明珠点绛唇”。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等。双调四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

(2)饯春:设酒席为春天送行。

(3)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像小钱,称榆钱。

(4)驻:停住。

(5)长亭:古时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处。

(6)鹃声:杜鹃的啼叫声。

创作背景

《点绛唇·饯春》这首词写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以后,以饯春为题,蕴含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清朝末年,清统治者腐败无能、敌国匪寇凶残入侵、国家大好河山支离破碎,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对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归宿不得不进行痛苦的思索和选择。但只是思索,而不是求索,他苦思冥想,却找不到出路所在。在茫然中,词人有感国运写下了这首词。

文学赏析

《点绛唇·饯春》这是一首写离愁的小令。为春而饯别,却又不忍春光离去。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作者写下了这首“饯春”,因而开首一句就颇为警策。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通常为朋饯行,都要设宴,但此处是为春而饯行,既不设宴,也不饮酒,而是抛榆钱。显得既奇妙,又有趣,而且从中可以看出,饯春之意又颇为诚恳,就如同为朋友饯行时,愿将酒菜吃个精光一样,这里竟将满树的榆钱抛了个净光。但与为朋友饯行所不同的是,为朋友饯行是希望一路平安,而抛榆钱则是内心希望将春留住。无奈的是,春光不是人为所能留住的。句中用的这个“买”字,颇耐回味。本意是留春却言买,看似荒唐,实则正好与前句中“榆钱”相唇和。有了前面的“钱”,就有了后者的“买”,而钱“花”尽,也未买成。正是“无计留春住”。

“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是写无声的愁苦。自然,春天本是不会讲话的。但偏偏要说“春无语”,这反映了作者主观上的一种孤独之感,以及对春之离去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看来真正的无语者是作者自己。下句的“肠断春归路”,则说明了这种愁苦的程度,已愁得令人“肠断”。

下片是更深一层地写下去,“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这既是点了题, 表明了全词之重心所在,又是将上片之意更明朗化了。读到此处算是明了,这哪里是写“春”, 而是在写人。年复一年,春去春来,而人去了不一定能来,这种对人的惜别之情依春而生了。

重心已有,主旨已明,词人笔锋转为描写景色。“长亭暮, 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这里有长亭、有山,又有杜鹃,全然是景,唯独无人。但从这景致之中,仍能感到人的愁苦。长亭,乃送别之地,一见长亭,一股离愁便会油然而生。而分别时刻又在黄昏,正处于沉沉幕霭之中,四周围是重重乱山,数也数不清楚,与暮霭融为一体,这分明是一幅水墨丹青图。而且这几句中不仅有视觉所见,还有听觉所闻,“只有鹃声苦”。诗人们写杜鹃,大多用其表哀苦之意,因此这首“饯春”词中的“只有鹃声苦”,是用以比喻离别之苦。在词的三句写景句中,调动了听觉所闻,和视觉所见,构成了一种立体的凄惋境界,用声、用画烘托出了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离愁。

从整个,上片和下片的头两句来看,所用的乃是水涨船高之法。先写惜春之愁,别春之苦,写得恳恳切切,愁苦不堪之后,方才点出主题,大有苦上加苦,愁上加愁之感。总起来看,这首词可分为三层意思,一层是留春不住之苦,以托出二层意思“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进而又写三层,用景语烘托出离愁之主题。

作者简介

王鹏运

王鹏运

晚清官员、词人

王鹏运(1848—1904),字佑遐,一字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年又号鹜翁、半塘,清末临桂(今广西桂林市)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历官礼科掌印给事中。支持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其代上。后离京南下,寓扬州,主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洋公学。有《半塘词稿》。

参考资料

  • [1]王兴康注译. 清词一百首[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33.
  • [2]程翔章选注.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 修订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6.
  • [3]本书编委会. 中华诗文经典诵读 小学卷 三-四年级[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2015,146-147.
  • [4]朱宏恢主编;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辞典》编写组编. 中国古典文学辞典[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