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作品简介
《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邴原,东汉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其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个"泣"字形象传神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译文注释
译文
邴原少孤(1),数岁时,过书舍(2)而泣(3)。
邴原从小失去父亲。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师曰:「童子何泣?」
老师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哭?”
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4),有亲(5)也。一则愿(6)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7)伤感,故泣耳。」
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
师恻然(8)曰:「欲(9)书可耳!」
塾师听了邴原的话,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
原曰:「无钱资(10)。」
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
师曰:「童子苟(11)有志,吾徒(12)相教,不求资也。」
塾师于是对他说:“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
于是遂就书(13)。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
注释
(1)少孤:少:幼时。孤:从小失去父亲。
(2)书舍:私塾。
(3)泣:哭。
(4)得学者:得:能够。学者:学习的人。
(5)亲:父母。
(6)一则愿:一则:一方面。愿:羡慕。
(7)中心:内心。
(8)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
(9)欲:想要
(10)资:钱财。此指学费。
(11)苟:如果。
(12)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3)就书:上书塾(读书)。
文学赏析
【解读】
本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把邴原幼小家贫,泣而求学;得到上学机会后,勤学苦读,仅用一个冬天,就能熟练背诵两本经书的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立志求学而且成绩显著的幼童形象活灵活现地站立在我们面前。文中采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着重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启示】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邴原人物简介
邴原,东汉末官吏。字根矩,号一龙,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曹操为司空,任原为东阁祭酒。建安十五年(210),任为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卒。
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州府辟命皆不就。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住郁洲山中。时孔融为北海相,举原有道。原以黄巾方盛,遂至辽东,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
后得归,太祖辟为司空掾。原女早亡,时太祖爱子仓舒亦没,太祖欲求合葬,原辞曰:“合葬,非礼也。原之所以自容於明公,公之所以待原者,以能守训典而不易也。若听明公之命,则是凡庸也,明公焉以为哉?”太祖乃止,徙署丞相徵事。
汉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初置徵事二人,原与平原王烈俱以选补。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太祖征吴,原从行,卒。邴原是三国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