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是宋代词人许棐的一首闺怨词,这首小词抒发了幽居孤凄,伤春念远之情。上片写一春孤居,未览西湖春景;下片写雕梁燕有情来相伴,东风无情吹落花。全词通篇缠绵哀怨,凄切感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一春不识西湖面(1)翠羞红倦(2)。雨窗和泪摇湘管(3),意长笺短。

整个春天都没有见到西湖的姣好面容了,我的这个样子,羞于会见绿叶,懒于欣赏红花。在下着春雨的窗前。我含着眼泪,手握湘竹管的毛笔写信,情意绵长,而信笺却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4),落花吹遍。

知道我心意的,只有那雕梁上的燕子,它天天与我作伴。本希望可以把春光留下,可春风却不管琵琶的哀怨。仍然把花儿吹落,遍地都是凋零的花瓣。

注释

(1)一春不识西湖面:指整个春天自己都独居房中,未去欣赏西湖春景。

(2)翠羞红倦:湖面上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3)湘管:用湘竹做的毛笔。

(4)琵琶怨:汉代乌孙公主远嫁,很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一路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

创作背景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这首词写于暮春时节,作者作为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因景生情,心中有无数话要讲,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怀念。

文学赏析

《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这首词是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思远怀人的情愫。词人仍以少妇的口吻,女性的角度展露抒情主人公的心曲,而实质上是词人设身处地的一种体察性的描绘,亦即词人情感在描写对象上的投射和渗透。

上片先从春游说起。我们的女主人公因为良人离家远行,无心绪去风光旖旎的西湖春游。“一春不识”,涵盖了整个一个春天都未出游;而“不识西湖面”则把西子湖人格化了。“翠羞红倦”乃“羞翠倦红”之意。这位少妇本来是花容月貌可以与绿叶红花匹敌的,但因心绪不佳,面色无华,因而羞见绿叶,倦赏红花。这是从一个层面、一个角度表现了女主人公郁郁心情。

接下来。词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面表现她的情绪:“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在下着霏霏细雨的窗前,这位少妇在给良人写信,她含泪摇着笔管将自己的情思倾吐在纸上,然而意长笺短,言不尽意,心中的万语千言只能略表一二。这里的“湘管”是指笔管乃由湘妃竹所制。相传大舜南巡不归,其二妃娥皇、女英(帝尧之二女)日夜哭泣,泪洒于竹,竹尽成斑。因而“湘管”也包含悲苦、垂泪之意。“雨窗和泪”已够悲矣(天泪与人泪合一),再加之湘妃之泪,三泪交融,少妇心境之悲表现尽矣!这是第二个层面。

下片前二句乃第三层面:少妇之心惟有雕梁之上的燕子理解。这表现了女主人公是寂寞的,空房只有燕子相伴;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是贞洁的,她从不招蜂惹蝶,每天和她在一起的只有梁上燕;再者表明孤高的、内向的,她不与凡人为伍,只与紫燕为友,向它倾诉心曲。

最后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第四个层面:她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她把自己的哀怨诉诸其弦:她怨时光的流逝,红颜的短暂,希望春光较长地留在人间;然而东风无情,它不管琵琶的哀怨,仍吹走了春光,把落花吹得满地都是。这落花岂不是自己青春的象征吗?她哀叹自己的美丽年华就这样在离愁别恨中匆匆凋零,等闲消逝。

作者简介

许棐

许棐

南宋诗人

许棐(?—1249)字忱夫,海盐(今属浙江)人。隐居秦溪,筑小庄于溪北,储书数千卷,植梅于屋四檐,曰梅屋,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淳祐九年卒。《宋史翼》有简传。有《献丑集》一卷,《梅屋集》五卷,《梅屋诗馀》一卷。《四库总目提要》谓其诗“沾染于江湖末派”,大抵以赵紫芝等为矩矱,以高翥等为羽翼,以书贾陈起为声气之联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然其咏歌闲适,模写山林,时亦有新语可观”。

参考资料

  • [1]王静选编译注.宋词[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 161
  • [2]惠淇源编注.婉约词[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420.
  • [3]丁炳贵编著.婉约词与豪放词鉴赏 中华五千年以来数十万首诗词曲中之精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