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督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丁督护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绘了劳动人民在炎热的季节里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一首风格沉郁的现实主义诗篇。全诗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突出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然后在描写的基础上抒发议论,揭示劳动人民的痛苦没有终结,不仅深化了前面的描写,而且扩展提高了诗的主题意义。诗中的描写和议论,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加修饰,没有夸张,言近旨远,意蕴深厚,与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相比,别是一种风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云阳(1)上征(2)去,两岸饶商贾(3)

从云阳逆运河而上服徭役,两岸住着许多的商贾大户。

吴牛(4)喘月时,拖船一何(5)苦。

吴牛热得对月直喘之盛署,沿江拖船的工人多么辛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6)半成土。

江水混浊不堪已不可饮用,壶里的水也一半成了泥土。

一唱督护歌(7),心摧泪如雨。

一唱起那悲凉的丁督护歌,内心就会摧裂而泪落如雨。

万人凿磐石(8),无由达江浒(9)

万名工人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运达江边水浒。

君看石芒砀(10),掩泪悲千古。

你看那石头多么粗大笨重,掩面而泣为百姓悲伤千古。

注释

(1)云阳:今江苏丹阳。

(2)上征:指往北行舟。

(3)饶商贾:多商人,指商业兴隆。贾,商人。

(4)吴牛:江淮间水牛。

(5)一何:多么之意。

(6)壶浆:壶中的水。

(7)督护歌:一作“都护歌”。

(8)磐石:大石。一作“盘石”。

(9)江浒:江边。浒,水边。

(10)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芒砀,大而多貌。

创作背景

李白漫游了祖国大地,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李白是一个很关心人民疾苦的人,在漫游中他同情人民疾苦,也同劳动人民交往,写下了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和表达对劳动人民深情厚意的衷心感激的诗歌。这篇《丁督护歌》就是描写民夫拖船痛苦的诗作。

关于《丁督护歌》此诗的创作时间,黄锡珪《李白诗编年》和郁贤皓《李白集》都认为是天宝六载(747年)李白游丹阳横山时所作,当时李白第二次漫游吴越,南下途中经云阳(今江苏丹阳)。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当时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齐澣在当地开凿新河,李白看到当时由云阳从水路运输石头的情形,因用当地古曲题目写下《丁督护歌》这首诗。

文学赏析

《丁督护歌》又作《丁都护歌》,是《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语出《宋书· 乐志》:彭城内史徐逵为鲁轨所杀,宋高祖派都护丁旿收敛殡埋。逵的妻子(高祖长女),呼旿至阁下,亲自问殡送之事,每次问就叹息说:“丁都护”,声音很哀惋凄切。后人依其声制了《都护歌》曲。《唐书· 乐志》也云:“《丁督护歌》者,晋宋间曲也。”按《乐府诗集》所存《丁督护歌》都是咏叹戎马生活的辛苦和思妇的怨叹。李白用旧题别创新意,与旧题毫无牵涉,只取其声调之哀怨。

此诗描写民夫拖船的痛苦,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首二句表明这都是作者乘舟之所见,唯其乘舟溯江而上,沿河向上游拖船之状以及“两岸饶商贾”才能可见。“云阳上征去”是观察点。从“两岸”起至“无由”句都是从这观察点写所见所闻所感。作者对商贾之描写不多,只一句,一句中只着了一个“饶”字,就写出了两岸商业之繁荣,商贾之多,富人生活之富。作者把船工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

下面大量的笔墨而是写船工生活。“吴牛”两句形容活之累。《世说新语·言语》:“(满)奋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吴牛即用此典。此典既写出了天气的异常炎热,又含蓄地告诉人们,船工也像吴牛一样在累死累活地干,因此用典之后,诗人满怀感叹地说“拖船一何苦”,“一何”二字下得好,既体现了拖船之苦,又饱含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心。五、六句写船工所吃,活累天气热。可连一口清水都喝不上。“不可饮”却得饮,“半成土”也得装壶中。与首二句联系起来,作者用了对比法,商贾的生活与劳工之生活判若泾渭。“一唱”二句写所闻,看到的已使人十分伤心了,可偏偏那哀切的“督护歌”又传入耳中,这位“平生不下泪”的旷达诗人到此也不能不“心摧泪如雨”了。“万人”两句又写所见,这两句是说:石头大且多,从事开凿者数以万计,运送到江边更是一件困难的事。作者由拖船之苦进而想到从石山运送巨石到江边之苦了。为造成惊心动魄的效果,末两句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痛苦,会让人民千古掩泪悲叹。作者以“掩泪”作结,加深了全诗的沉痛感。

《丁督护歌》这首诗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以朴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辛酸的河工拉纤图,透过诗句读者仿佛看见了当时两岸冶游的富商,豪门子弟,瘦骨伶仃的船工;仿佛听到了河工的劳动号子,伤心的歌声,催人泪下的呻吟。透过诗句,读者也仿佛听到了正站在行舟上的年青诗人的发出肺腑的悲叹。

《丁督护歌》此诗笼罩着浓厚的哀伤氛围和悲凉色调。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通篇无雕琢痕迹。其语调是沉郁的,与李白平常明快、洒脱的诗句不同。这又代表李诗另一种风格。世称杜工部诗多“沉郁顿挫”之作,此诗即使放入杜集中,也难分出雌雄的。因此,大凡一个集大成的作者,风格总是多样的,不可一概而论之。明胡应麟所撰《诗薮》云:“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言之成理。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 [1]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66-168
  • [2]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109
  •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42-143
  • [4]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9
  • [5]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9
  • [6]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