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虎林应制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伏虎林应制》是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三句渲染了辽道宗的盖世气魄,最后一句扣紧“伏虎”,进一步烘托辽道宗的气势。全诗气势雄健奔放,音调铿锵有力,夸张的笔调里流露出自豪的心情,鲜明地表现了契丹族崇尚勇武的民族精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威风万里压南邦(3),东去能翻鸭绿江(4)

威风万里能压倒南方的邦国,向东去能使鸭绿江翻滚。

灵怪(5)大千(6)俱破胆,那教(7)猛虎不投降。

大千世界的妖魔鬼怪都会吓破胆,怎能使猛虎不投降。

注释

(1)伏虎林:契丹族“秋捺钵”(行营)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伦河源之白塔子(察罕城)西北,是辽代皇帝秋季游猎的地方。据说辽景宗射猎到此,有虎伏于草丛颤抖不敢仰视,因称此地为伏虎林。

(2)应制: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的命令所作的诗。

(3)南邦:南方的邦国。

(4)鸭绿江:江名,源出吉林省东南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丹东市以下,入黄海,全长795公里。

(5)灵怪:妖魔鬼怪。

(6)大千:大千世界。本是佛教语汇,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7)那教:怎教,怎能使。

创作背景

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八月,辽道宗上猎秋山,萧观音率妃嫔从行,至伏虎林,帝命后赋诗。萧观音应制作此诗。帝大喜,出示群臣曰:“皇后可谓女中才子。”次日上亲射猎,有虎突林而出。上曰:“朕射得此虎,可谓不愧后诗。”一发而殪,群臣皆呼万岁。

文学赏析

《伏虎林应制》这首诗前三句渲染了辽道宗的盖世气魄,最后一句扣紧“伏虎”,进一步烘托辽道宗的气势。全诗气势雄健奔放,音调铿锵有力,夸张的笔调里流露出自豪的心情,鲜明地表现了契丹族崇尚勇武的民族精神。

萧观音这首诗乃歌功颂德之作。开头“威风万里压南邦”,歌颂道宗之武力。“万里”,写其气势之磅礴广大,无边无际。“压”字描绘出气盖世,有凌驾一切之上的威力,寓气魄压过南方的宋王朝。“东去能翻鸭绿江”歌颂辽代当时武力远达东面之鸭绿江。“翻”字对“江”而言,谓其威力无穷能翻江倒海,使江海低头让路。“灵怪大千俱破胆”,更进一步抒写道宗之威风,他不仅统摄广大无边的世界,降服人类,还要使大千世界灵怪全都丧胆。这几句诗渲染了不可抵御、压倒一切的盖世气魄。最后说“那教猛虎不投降。”扣紧“射猎伏虎”,先烘托雄壮压倒一切的气势,则降服猛虎已不在话下。诗人可谓善于运用夸张烘托的艺术表现方法。 诗中展现了道宗的威风与神气,而萧观音的马上豪爽、英姿飒飒,也在铿锵的诗风中显得格外生动。

作者简介

萧观音

萧观音

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女诗人

萧观音(1040—1075),契丹族,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小字观音。辽大康元年(1075年)11月,因宫廷倾轧,被赐自尽。她工诗善谈,能自制歌词,琵琶弹得很好。她的诗和词都受到汉民族文学的影响,是传世作品最多的辽代作家。《焚椒录》存其诗4首,词10首,文1篇。

参考资料

  • [1]傅三星编注 .大同边塞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第142页
  • [2]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 .古小诗精华.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164-1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