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寺秋海棠

当年亦自惜秋光,今日来看信断肠。

涧谷一生稀见日,作花偏又值将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大悲寺秋海棠》是清代陈宝琛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以过去和现在多对比,发出花衰国弱的感慨;后两句双关,明写海棠,暗写诗人。此诗通篇写花,运用隐喻手法,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当年亦自惜秋光,今日来看信断肠(2)

当年自己感叹时令痛惜秋光,今日重来确实令人极度心伤。

涧谷(3)一生稀见(4)(5)作花(6)偏又(7)将霜(8)

秋海棠长期处于山壑很少见到天日,开花时偏又遇上了寒霜。

注释

(1)大悲寺: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第四处平坡山半腰,创建于元代。

(2)断肠:形容哀伤已极。

(3)涧谷:深谷。

(4)稀见:指未被重用。

(5)日:明写太阳,暗指清帝。

(6)作花:明写海棠刚开放花朵,暗指作者入京就职。

(7)值:碰上。

(8)将霜:秋霜将至。

创作背景

陈宝琛于光绪十年(1884年)因言事忤慈禧太后罢官归里,宣统即位后被召回,凡二十五载,其时陈宝琛年事已高,故于次年(1910年)七月写下《大悲寺秋海棠》此诗以抒怀。

文学赏析

《大悲寺秋海棠》这首诗明咏海棠,暗伤国事和身世。

首句“惜”字即含伤感之意,引入“当年”“秋光”之时,海棠曾经繁盛,自己曾受重用,国家亦曾繁荣,可惜今天都已成为过去,时过境迁,海棠已衰老,国势亦颓弱,而自己亦年高;紧接着次句直抒伤感之意,“信断肠”正是由“今日来看”海棠的感慨,由花衰,国弱,年迈而不能不产生的感慨。最后两句以海棠生在深谷,少见太阳,暗喻自己二十五年隐居故里的生活。此二句双关,明写海棠迎霜开放,暗写诗人此次应诏入京任职之时,已是国事日非,自己也已年老迟暮,很难有所作为。

诗人作为晚清闽派诗坛领袖之一,一生宦海浮沉,郁郁不得其志。在该诗中,诗人借花自喻,句句双关,笔笔含情,突现一个“悲”字,表现了诗人对清王朝日趋崩溃的哀伤和自己无力回天的感慨。

作者简介

陈宝琛

陈宝琛

晚清大臣、学者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一字潜史,号弢庵、橘叟、橘隐、听水老人、沧趣楼主、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螺洲(今福州市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他是“同光体”闽派代表诗人,诗作收入《沧趣楼诗集》,附录流寓天津时写的《听水斋词》40余首。

参考资料

  • [1]刘大特译注 .宋诗派同光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 .1997年.第126页
  • [2]陈宝琛著;张帆编 .陈宝琛读本.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年.第90-91页
  • [3]胡小伟主编 .中华五千年名诗一万首 下.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9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