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题情

桃源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窈窕歌,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清江引·题情》是元曲作家任昱创作的一组曲子,共两首。第一首写情,用东汉刘晨、阮肇迷路遇仙女的典故喻指心爱的女子,但美好的姻缘被耽搁,表现了主人公的相思和担心。第二首用“鼎中鱼”“罝中兔”比喻官场的险恶,表现出对仕途的厌倦,对归隐的赞美之情。这组曲子在艺术上主要特色是典故运用巧妙,结构浑然一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桃源(1)水流清似玉,长恨姻缘误。闲讴窈窕歌(2),总是相思句,怕随风化作春夜雨。

桃源水流清澈似玉,一直遗憾姻缘被耽误。闲时唱起《窈窕歌》,里面总是些相思的句子,担心那些美好的情事随风化作春夜的雨。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3)中兔。争似(4)闭门闲看书!

南山的豆苗已经荒芜了好几亩,赶紧拂袖归田去吧。高官不过是鼎内的游鱼,小吏不过是网中的兔子。怎么比得上闭门闲适地看书。

注释

(1)桃源:仙境。相传为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迷路遇仙女处。

(2)窈窕歌:即《诗经·周南·关雎》,泛指爱情歌诗。

(3)罝:捕兽的网。

(4)争似:怎比,怎能像。

创作背景

元代散曲中的“题情”,多为题咏男女恋情而作,这两首曲子题为“题情”,第一首似为写男女之情,第二首却是为抒写鄙弃仕途、赞美归隐之情而作。曲中融汇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似为其晚年所作。

文学赏析

这组曲子文字通俗,似乎不必加注释即可读通,可实际上,这组曲子的成功,正是在于巧妙地运用典故。第一首曲子写情,起首用东汉刘晨、阮肇迷路遇仙女的典故,喻指心爱的女子如桃源水那样“清似玉”,可是这段美好的烟缘却被各种原因耽搁了。男主人公每日“闲讴窈窕歌”,那歌词里是满满的相思。他害怕这些绵绵的情意随风化作春雨,入泥不见,而希望美好的爱情能如桃源水一般细水长流。而第二首曲子那“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更是两典合一:其一出自西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莞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其二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田园将芜胡不归。”“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两句用“鼎内鱼”“罝中兔”来比喻官吏,非常形象生动,充分地表达了做官为吏不如归隐的思想。

由于元曲晚于诗、文、词,所以它有广泛的用典余地,诗词歌,经史子集,无不可用。“南山”二句,就既用了“书”之典,又用了“辞”之典。另外,曲的鉴赏特征是雅俗共赏,不仅能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听得懂。这样,在用典之时,就得选用接受者所熟悉的典故,诸如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这里所用的二典,起码《归去来辞》是妇孺皆知的要想读得懂、听来顺畅,还得不露硬伤地把典故与通篇词句融为体,意象要相吻,文意要相吻,风格也要相吻。《清江引·题情》所以通篇如行云流水,就是前面的“南山”“豆苗”和后面的游鱼、走兔浑然一体,“拂袖先归去”和“闭门闲看书”前后相应。这种种用典之妙处,正如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言:“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

作者简介

任昱

任昱

元代诗人

任昱(生卒年不详),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终生不仕。少时喜押游,作有不少散曲作品,在歌妓间传唱。晚年锐志读书,尤工于七言诗。现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