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引·积雨

春来那曾晴半日,人散芳菲地。苔生翡翠衣,花滴胭脂泪,偏嫌锦鸠枝上啼。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清江引·积雨》是元代文人任昱所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因为淫雨霏霏的天气,而不能出去春游的苦闷心情;反映了作者寻求美感的渴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春来那曾晴半日,人散芳菲地。苔生翡翠衣,花滴胭脂泪,偏嫌锦鸠(1)枝上啼。

春来何曾晴朗过半天?花红草绿的野外,游人早已散去不见。地上生出了翡翠色的厚厚一层苔藓,花朵上滴沾着胭脂般的泪点。枝上鹁鸪啼叫着,最让人讨厌。

注释

(1)锦鸠:一名鹁鸪。因其在将雨时鸣声特急,故古人有鸠鸣呼雨的说法。

文学赏析

不看题目,仅读前两句,就知道天公不作美了多时。由于开春以来一直积雨不停,那青草芊绵、百花盛开的郊野已无人前去游赏,这情形就像盍西村《小桃红·杂咏》所说的那样:“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作者开宗明义便来一句“春来那曾晴半日”,显示出压抑不住的怨意,怨的自然是耽误了人们在“芳菲地”的春游。

然而作者情有不甘,还是冒着积雨来到了户外。以下三句记录了雨景中的所见。淫雨造成了苔藓的疯长,作者将苔衣的绿色跟翡翠联想在一起;花朵上布满了雨水,不断向下滴落,胭脂色的花瓣使晶莹的水珠望上去仿佛红色的泪点一般。作者尽量将这一切往美处着想,但枝上的鸠啼还是惹起了他“偏嫌”的情感。原来古人有“鸠报雨,鹊报晴”的说法。陆佃《埤雅》:“鹁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者是也。”说雄鸠对妻子天雨变心、天晴回意,自然是古人的附会,事实上是鸠鸟在下雨前啼声特别急促响亮,所以才招致了“呼雨”的误解。不管怎么说,作者听到鸠啼,想到“积雨”还会没完没了,心情当然轻松不起来。

这支小令句句扣着芳春时节的积雨来述写,但它有个特点,就是运用了不少美丽的词语,如“芳菲地”、“翡翠衣”、“胭脂泪”、“锦鸠”等。这反映了他寻求美感的渴望,多少带有一种“苦中求乐”的意味。不过,读者仍不难从字里行间读见他的惆怅,尤其以绮语表达,就更使人感到这种惆怅的悱恻。

作者简介

任昱

任昱

元代诗人

任昱(生卒年不详),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与张可久、曹明善为同时人,终生不仕。少时喜押游,作有不少散曲作品,在歌妓间传唱。晚年锐志读书,尤工于七言诗。现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