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灯饰,远眺如繁星落地,近观如明月高悬,更有少女的笑脸与元宵灯笼相映成辉,使元宵灯节增添了无限情趣。全诗对仗工整,遣词构思巧妙,入情入景,色彩绚烂,字里行间都有欢愉之情流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1)开芳宴(2)兰缸(3)早年(4)

正月十五,锦里的人们欢聚一堂,家家户户大开宴席。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缛彩(5)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绚丽的彩灯挂满了街道两旁的房檐和所有的楼台亭阁,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灯海,与天上的繁星连在了一起。

(6)疑星落,(7)楼似月悬。

连接银河的灯光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彩灯好似月亮悬挂空中。

别有千金笑(8),来映九枝(9)前。

街上的女子个个花枝招展,艳如满月的笑脸与明亮的彩灯相互映照。

注释

(1)锦:色彩华丽,这里指色彩华丽的花灯,正月十五有放花灯的习俗。

(2)开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观戏。开,举行。

(3)兰缸:也作“兰釭”,是燃烧兰膏的灯具,也常用来表示精致的灯具。

(4)早年:年轻的时候,这里指年轻人。

(5)缛彩:也作“縟采”,绚丽的色彩。

(6)汉:天河,银河。《迢迢牵牛星》中有“皎皎河汉女”,即为银河中的织女星。

(7)依:靠着,依靠。《说文》依,倚也。

(8)千金笑:指美丽女子的笑。

(9)九枝:一干九枝的灯具,枝上放置蜡烛或加灯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灯。

创作背景

任国绪《卢照邻集编年笺注》认为此诗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作于成都府。据《入秦川界》诗,卢照邻在邓王李元裕府时奉使益州,当以春末夏初抵成都,此诗当是卢照邻在益州滞留期间所作。彭庆生《唐高宗朝诗歌系年考》则认为此诗作于乾封二年(667)前后卢照邻任新都尉时。新都是益州属县,故卢照邻多与益州属吏交往,参与益州大都督府的种种宴集。

文学赏析

《十五夜观灯》这首诗是诗人在元宵夜即兴而赋。全诗对仗工整,色彩绚烂,遣词绝妙,字里行间都有欢愉之情流露。

首联起势堂皇,以隽美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元宵月夜、花灯丛簇、人流如织、丝竹宴乐的繁华欢愉图景。“锦”为华美意,在此暗切十五夜观灯之旨;“开芳宴”是唐朝的一种表示伉俪情深的传统习俗,在此代指元宵期间的各种饮宴娱乐游赏活动。时值元宵,佳期良辰,普天同庆,有那恩爱情浓的夫妻置花灯,弹丝竹,相对宴饮;亦有那意气风发、性格跳脱的年轻人早早地跑去游戏玩赏,灯映人影,光线绮丽,更添“艳”色,好不动人。

颔联上承首联,对元宵灯会的盛景做了生动的描摹。“缛彩”极言灯光绚美绮丽;“遥”表明是遥望,暗点描摹的是全景、远景;“繁光”寓意灯火之多、分布之广、之胜;“分地”“缀天”一上一下,相生相映,虽略显夸张,却将满城花灯、铺天盖地、华彩绚烂、光影摇曳的壮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颈联,“接汉”从整体写了灯的璀璨与繁多,灯火绵延,直接天河,绝美异常;“疑星落”则对灯作了具体的描摹,每盏花灯都像从星河之上垂落的星星,光彩夺目、漂亮绮丽;那些与高楼相近的花灯,更皎皎似“月悬”,灿烂有致。而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欢宴游赏的人自然无数,除了那“开芳宴”的夫妻,那艳了灯火的“早年”,自然少不了“九枝前”那笑语嫣然的“千金”们。灯下佳人,人映灯影,灯火照人,不知引动了多少少年的情思翩然。全诗入情入景,景在人中,人在情里,诗人构思之妙、造语之巧,由此自能显见。

作者简介

卢照邻

卢照邻

唐朝大臣、诗人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人,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邓王李元裕府典签,继调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辞官,住太白山中。后来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颖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邓王谋反武则天,受株连入狱,出狱后身染恶疾,生活十分艰辛,常靠乞药乞钱为生,故他的诗多忧苦愤激之辞。其作品对当时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著有《卢升之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4
  •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99
  • [3]张渝新编著. 锦里古代诗词选注[M]. 武汉:长江出版社,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