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疏林挂日

疏林挂日,正雾淡烟收,苍然平楚。绕林细路,听沉沉落叶,玉骢踏去。背日丹枫,到眼秋光如许。正延伫。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

欢事难再溯。是载酒携柑,旧曾游处。清歌未住。又黄鹂趁拍,飞花入俎。今日重来,除是斜晖如故。隐高树。有寒鸦、相呼俦侣。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扫花游·疏林挂日》是清末民初词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收录在《人间词》甲稿之中。此词上片写江南秋日的景色,下片追忆旧游,抒发个人迟暮之感。相比较作者的其它词而论,王国维不擅长长调,此词意境亦相对平庸,主要是王国维受南宋诸大家抒情用力过猛的缘故。此词的写作中多用诉语,用典略显堆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疏林挂日,正雾淡烟收,苍然平楚(2)。绕林细路(3),听沉沉(4)落叶,玉骢(5)踏去。背日丹枫(6),到眼秋光如许(7)。正延伫(8)。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

太阳落下,就像挂在树上一样。薄雾渐渐收去,荒凉呈现在平原上。骑马要林间小道上,听着马踏落叶的声音。抬眼望去,阳光从枫叶中透出些许。驻足观看,有树叶飞落,只感叹时光流逝。

欢事难再(9)。是载酒携柑(10),旧曾游处。清歌(11)未住。又黄鹂(12)趁拍,飞花入(13)。今日重来,除是(14)斜晖如故。隐高树。有寒鸦、相呼俦侣(15)

往日的欢会没有了。以前也曾有酒宴、欢歌、鲜花。现在重游故地,除了阳光依旧,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天光渐暗,有回巢的乌鸦,不停的鸣叫,好像是在招呼着同伴。

注释

(1)扫花游:词牌名。又名《扫地花》《扫地游》。以周邦彦词有“任占地持杯,扫花寻路”句,故名。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2)平楚:登高远望,见树梢齐平,故衡水 平楚。

(3)细路:狭小的路径。

(4)沉沉: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5)玉骢:指骏马。

(6)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7)如许:像这样。

(8)延伫:久立。

(9)溯:追溯。

(10)载酒携柑:引自《高隐外书》“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

(11)清歌: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

(12)黄鹂:即黄莺。

(13)俎:置肉之几。

(14)除是:除非是,只有是。

(15)俦侣:此谓寒鸦的伴侣。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九月,王国维在苏州游玩,看着自然景色。他又想到了往年与游伴们的玩乐,感觉到孤独寂寞。后来他把这种感受填写成这首长令。

文学赏析

“疏林挂日”是说,太阳已经落到和树梢齐平的地方,看起来好像挂在树上一样。“雾淡烟收,苍然平楚”,是说在秋高气爽之时,傍晚的天空没有往常那种寒冷茺凉之感。这开头三句,写出了秋日原野的全景,同时也包含着人对这景色的整体感受。“绕林细路”,则把镜头逐渐推进到林边小路的局部镜头上。然后“沉沉落叶,玉骢踏去”,是继续把镜头推到小路上骑马游赏之人的身上。“背日丹枫”,是仰摄畿叶近景,而且是逆光的镜头,可以想见其光线和颜色之美。“到眼秋光如许”,是人对这一番景色的慨叹,但是结合前边的描写,这口吻中也包含着赏受和赞美。

“正延伫”,是说骑马的人陶醉于如紫美丽的秋光,不知不觉地在这里停留了很久。这时候一片落叶从眼前飞过,却一下勾起了悲秋的心事“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这就是人生到了迟暮的孤独与悲哀。而这种悲哀是从秋天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到这里,大自然的秋天与人生的秋天被融合在一起。因此下片在回忆春日往事的时候,实际上也含有对人生青春往事的回忆。而不再像上片那样完全是对大自然的实景描写。

“欢事难再溯”,所追溯的,也许并非春天某一次的游览和欢会,而是整个春天多次的游览和欢会。接着一系列的用典,“载酒携柑”出于唐人冯贽《云仙杂记》所引的《高隐外书》,比喻作者的春天就是在一场场的欢会中度过的。“黄丽趁拍”,自然是演绎“双柑斗酒”的典故。“飞花入俎”则出于唐代韦应物的《酒肆行》,也是写文人雅游的事。但始终不如往事的欢乐,所以说“欢事难再溯”,所以说这是用一系列的典故来敷衍。

“今日重来,除是斜晕如故。隐高树。有寒鸦、相呼俦侣。”是从春日的回忆又回到今日的时空。在落日斜晕中,只剩下乌鸦还在寒风中呼唤它们的伴侣。此时的时空,又回到了上片所写“疏林挂日”的时空。

王国维虽然偏向由感而发的作品,但他写长调的时候也不免模仿周邦彦的作风。不直接说,而是通过景色的描写间接表达出来的。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 [1]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出版社.1991.157
  • [2]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28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