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杨花

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 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 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 正参差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缀。 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 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 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水龙吟·杨花》是近代诗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被整理收录在王国维的词稿《人间词话》甲稿之中。词的上片主要写实,看似写柳絮、回廊、夕阳、深院,却似乎又不是完全在写景。下片王国维也同苏东坡一样抒情为主,同时也与王国维一贯手法相当,其中充满了批评和劝慰。王国维在此词写作手法,仿效苏东坡之“从空处着笔”,亦颇有“不离不即”的“似花还似非花”之致。似是写花,却是写情;首是写情,却仍是花。词的整体浑涵处虽不及苏东坡,却也在原词之上。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用章质夫、苏东坡唱和的韵脚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1)一霎濛濛坠。 日长(3)无绪(4)回廊(5)小立(6)迷离情思(7)。 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8)深闭。 正参差(9)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10),因风起。

絮开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不知道就从哪里飘来一簇坠落地上。白日渐长而思绪无头,站在回廊上,难猜其中情怀。细雨朦胧罩着池塘,夕阳照着庭院,一道道的门关着。不整齐的柳条要停住,走过轻衫起,又突然,它们因风而起。

花事阑珊(11)到汝,更休寻满枝琼缀(12)。 算人只合,人间哀乐,者般(13)零碎。 一样飘零,宁为尘土,勿随流水。 怕盈盈(14),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15)

花开树头这种事柳树是不可能发生的,百花凋零后柳絮才会发生。人间的悲欢离合,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既然是与百花一同的零落结局,那就宁可规范成泥,不要随波逐流。这满目泪水流入一江春水之中,这江中水,全是离别的泪水。

注释

(1)如何:为什么。

(2)蒙蒙:纷杂貌。

(3)日长:白日渐长。

(4)无绪:没有情绪。

(5)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6)小立:暂时立定。

(7)迷离情思:模糊不明、难以分辨的心情。

(8)重门:一道道门户。

(9)参差:不整齐。

(10)特地:突然,忽然。

(11)花事阑珊:谓游春赏花之事将尽。

(12)满枝琼缀:谓缀满枝条的美玉般的花朵。

(13)者般:这般。

(14)盈盈:形容江水清澈貌,亦形容泪水晶莹貌。

(15)离人泪:此指柳絮。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王国维偶尔翻书见到章质夫和苏东坡写的《水龙吟·杨花》,虽然他个人不喜欢用别人的韵作词,但是看到苏东坡用章质夫的词韵写出同样的《水龙吟·杨花》,于是有了与他们二位比试的想法,也模仿他们二人的词韵,填写了一首《水龙吟·杨花》,这完全是一首游戏之作。

文学赏析

王国维这首词用了“水龙吟”的原调并用了苏、章唱和的原韵,其用意显然是要和东坡一比高低。事实上,这首词确实吸收了苏、章两家的长处,而且也能够自有境界。不过,由于这首词从命意到细节都难以避免模仿的痕迹,而且处处有意与人争胜。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起笔不俗。在这里王国维以柳絮开篇,在长调的开端就从对柳絮的刻画描写中引发出一种悲哀说法。因为花代表着青春,而青春是上天既不分贫富也不分贵贱,慷慨公平赋予大地上每一个生灵的。因此词的开头这两句虽然说得心平气和,实际上却是对上天不公平的一种不满和抗议。“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倘若单论这两句,足可以与东坡的“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情从教坠”一比高下。不过,接下来的“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和“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一连六句都不是直接写柳絮而只是背景的烘托,就未免显得节奏过于缓慢。但接下来“正参差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几句又写得很好。

王国维写词有时候喜欢用批评和劝告的口气。这里的“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枝琼缀”也是一种批评劝告的口气。春天已经结束,百花已经凋残了。“更休寻”,是针对上片描写杨花“正参差欲住”,“又特地因风起”的那种不肯落下的姿态。那种姿态,看起来就像是仍然心有不甘而有所寻觅。这两句当然是说明杨花的,可是接下来“算来只合,人间哀乐,者般零碎”,却是从花说到了。柳絮随风飘零,自然是轻微卑琐的;人生的悲欢离合对自己可能刻骨铭心,但对别人来说同样是轻微卑琐的,并没有什么重要价值。咏物之词是不能够离开所咏之物太远的,所以作者由柳絮引发出自己的人生感慨之后马上又回过头来继续对柳絮叮咛劝告:“一样飘零,宁为尘土,一分流水”中翻出新意。柳絮注定了如此结局,那么你与其随水飘零,还不如葬身于泥土之中。“宁为尘土,勿随流水”,因为随水飘零,未必能保住花的芳诘,而葬身泥土,则正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说“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但王国维在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又翻出一层新的理由“怕盈盈一片春江,都贮得、离人泪”。那么这些眼泪倘若都流入一江春水之中,岂不把那一江春水也都染上了痛苦与忧愁。那真是使天上水中到处都充满了忧愁,一切生物都无处遁逃了。

王国维写这首词的初衷是与章质夫、苏东坡比试高低。但词的写作手法完全与章苏并无二致,风格更趋近于苏东坡,追求那种似花而非花的感觉。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 [1]陈鸿祥.王国维年谱.齐鲁出版社.1991.212
  • [2]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