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二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是宋代词人秦观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二首诗考查汝南的历史和名人,意在提供效法和借鉴的对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庖烟(1)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2)边梅溅泪,壶公祠(3)畔月销魂。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4)庙食(5)多怀将相恩。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6)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1)庖烟:指炊烟。

(2)车辋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3)壶公祠:即壶公观。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4)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秦观《汝水涨溢说》云:“诸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

(5)庙食:蔡州有狄梁公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6)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教授时之作。“太守向公”,据《桐江诗话》说即“郡将向宗回团练”。向宗回有“登城诗”,秦观“次韵两篇”。蔡州州治所在的汝南,有汝水流经城旁。诗人在《汝水涨溢说》一文里说,“汝南风物甚美”而“水潦为患”,入夏以后,“道路化为陂波”,“城堞危险,湿气熏蒸”,“岁岁如此”。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展开了一幅郊野萧条景象的素描:炊烟袅袅,郊野的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的痕影,一点也看不见。洪水给汝南人民带来的后果,还未消除。三四句写汝南两个名胜车网湖和壶公祠的傍晚景色。湖边梅花盛开,祠畔明月初上,风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灾情,诗人记忆犹新,前村的景象,宛然在目,他触景伤情,泪溅魂销。这景况和诗人同时之作“风将沉燎萦歌扇,雪带梅香上舞衣”,风格迥然不同。五六句说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时代,它就是蔡、沈等国的封地,颇多“先贤”,人们立庙祭祀以示追怀“恩”泽。七八句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历史上蔡州也有秦代李斯这样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终遭杀戮之祸。诗人以提问的口气,把李斯临刑时“牵黄犬出上蔡东门”的“长叹”反说出来,意在从他身上引出经验教训。

作者简介

秦观

秦观

北宋文学家、婉约派一代词宗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年)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

参考资料

  • [1]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59-60
  • [2]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