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金妆宝剑藏龙口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

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喜春来·金妆宝剑藏龙口》是元代文学家张弘范所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刻画出一位古代大将威武雄壮的姿态,表现出立下卓著战功后志得意满的心情。此小令语言简洁凝练,人物形象描绘,人物内心的描写,都生动传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金妆(2)宝剑藏龙口(3),玉带红绒挂虎头(4)

使用的宝剑上装饰着黄金,剑鞘包裹着锋利的刀刃。系着玉带,装饰着红绒的虎头金牌放置于腰间。

绿杨影里骤骅骝(5)。得意秋,名满凤凰楼(6)

杨树满眼绿色,骏马在绿色的杨树影下飞驰,如同快速流动的银光闪耀。天气秋高气爽,志气豪迈,期待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注释

(1)喜春来:曲牌名,又名《阳春曲》、《喜春风》、《喜春儿》。此调入“中吕宫”,亦入“正宫”。小令兼用。

(2)金妆:黄金装饰。

(3)龙口:有龙形纹饰的剑鞘。

(4)虎头:指虎头牌,皇帝颁发给从军武将便宜行事的金牌。

(5)骅骝:是周穆王八骏之一,骏马。

(6)凤凰楼:宫中的楼阁。这里指代朝廷。

创作背景

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小令。伯颜云:‘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分破帝王忧。’张弘范唱和了这首小令。据《元史》伯颜、张弘范两传,至元十一年(1274年),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次年十一月,元兵分三路攻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率中军从建康(今江苏南京)进发。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三路元兵会师于临安,二月,南宋幼主出降。细玩曲意,伯颜、弘范席上作曲之事,当在1276年元兵会师临安之后。

文学赏析

《喜春来·金妆宝剑藏龙口》这是一首武夫马上之曲,写元军灭宋之后凯旋的喧腾热闹场面。虽仅二十九个字,却因为作者高超的技艺传达出异常丰盈的信息,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现场感。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用整饬的对句为威风凛凛的将军写形。黄金做装饰的宝剑藏在龙形纹饰的剑鞘里,一个“藏“字,欲扬反抑,带给人的是“匣中宝剑夜有声”(宋陆游《长歌行》),按捺不住绝鞘欲出的张力。玉带轻摇,红绒婆娑,虎头金牌缠在腰际,在威猛的底色上又加抹一笔俊逸洒脱之姿,一个“挂”字,金牌随身摇摆跳脱的轻快意趣隐隐流出。”金”“玉”“红”描颜色质地,“龙口”“虎头”壮气势声威,绝无一字落空。

“旌旗影里骤骅骝”与前两句的实处写形不同,转为影中传神,流光幻彩,往来驰骤,颇有“光影驰西流"(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的观感。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有“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骏马如飞,在旌旗耀眼斑斓的光影间倏忽而过,“骤”字言速度气势,更言风采神韵,举重若轻,把铁马漫卷的元军描述得有如天兵天将般飘洒烂漫。

最后,“得志秋,喧满凤凰楼”中“凤凰楼”可能是实景,杨果《越调·小桃红》有“玉箫声断凤楼”句,这里指朝廷、京城。这一句写凯旋还朝,举城欢腾。至此,几个画面一气贯下,一幅比一幅气势足,一幅比一幅动感强,如鼓角横吹,战鼓频催。最后,色彩、光影、音声、动静、神情等所有信息全由一个牢拢场面气氛感极强的“喧”字点化,一支首尾完具流光幻彩的小令便这样遏云而出。为了造成这样一种干净利落的表达,作者在动词的选择上很讲究。”藏”“挂”“骤”“满”,下字稳重响亮,与句尾平声的平滑清扬相衬相应,抑扬顿挫,金石铿锵,讽咏之间颇有列队前行的战阵进行曲的声势。跟伯颜小令指点江山气定神闲的丞相气质相比,这一首的虎啸风生、奔腾驰骤正突显出一位冲杀万马军中不可羁约的勇将本色。在云一窝、月一梭叹世归隐情绪弥漫的元代曲坛,这首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夫马上之曲可称独步。

作者简介

张弘范

张弘范

元朝大将

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河内(今河北定兴)人。元朝大将,战功卓著,攻宋陷襄阳,下建康,俘丞相文天祥,攻占崖山,陆秀夫负宋帝蹈海死,因以亡宋。至元十七年( 1280年)病死,年43 ,封淮阳王,谥献武。《元史》有传。张弘范幼年从郝经学,能为诗歌,著有《淮阳集》《淮阳乐府》。其散曲内容主要是以铁骑征战自矜。元钟嗣成《录鬼簿》列其“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隋树森《全元散曲》存其小令4首。

参考资料

  • [1]赵义山编. 元曲鉴赏辞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6-147.
  • [2]尚儒编注. 元曲三百首 权威版本·翔实译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