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上片写景,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悲凉的氛围;下片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此词的笔法流畅,仅仅据着眼前所见、心巾所感,而一一道来,却在朴素中营造出凄美绝伦的意境,字里行间,景中意外,都是纳兰性德无限孤寂、忧伤的情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萧萧(2)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3)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4)

风雨萧萧,落叶片片。秋夜里,数着长更,更长愁更长。这时候,斜靠在枕头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经经过了上弦,慢慢趋于圆满。秋风秋雨,寒凉惊心。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5)。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6)

罗衾不耐,孤枕难忍。号角催晓,漏滴花阴。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伤心。瑶琴知我意,也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2)萧萧:风雨声。

(3)长更:长夜。

(4)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欹(qī)枕,斜靠着枕头。蟾蜍,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5)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二句意谓寒夜被薄,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6)玉琴:琴之美称。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十分推崇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作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李煜词的影响。《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这首词是作者模仿李煜白描的笔法而作的一首抒写离人长夜苦恨的词,来表达心中寂寞之情、孤苦之意。

文学赏析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这首词写一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离人,适逢深秋之夜,孤枕难眠的凄惶心境。上片写景,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悲凉的氛围;下片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满心伤怀。

上片,先展开一幅凄凉萧条的秋夜图卷。“秋风秋雨愁煞人”,秋叶、秋风、秋雨、“秋天”、“蟾蜍”,营造萧索、凄凉的意境。“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这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典故也给月亮增加了离别与相思的蕴意。在这个凄清的深秋之夜,“离人偏识长更苦”,只有处于某种境地的人才懂得特定事物的特定含义。这与范仲淹的“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颇有同感。一个“数”字反映词人百无聊赖,无所寄托,唯有无意识地遥望长空残月,更加耐人寻味。从“数秋天”到下片“夜寒惊被薄”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的跳跃:这个空隙中所留下的是词人无意识地昏昏睡去和被夜寒突然惊醒的凄惶境地。设身处地想来,一个“惊”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这种半夜醒来、无所依托的孤苦心境。“寒”不仅仅是身体的寒冷,长年别离,孤身在外,心里也生出无尽的寒意。

下片对“情”的经营也是恰到好处。全词上下无一字半言着落在“孤”、“独”之类的字眼上,却透着一份刻骨的孤单之感。“泪与灯花落”一句.有着别样独特的含义。泪珠与灯花相对簌簌落下,营造出人与灯烛相对而泣的情景,人怜灯花,灯花却不知怜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因而生出无限的惆怅,一声悠长的叹息也暗含其中j因而觉出无限的伤心,付与瑶琴,然而,却无人听。一声琴音,一腔愁情,孤寂的色彩也显得更加浓厚。

词人的笔法流畅,仅仅据着眼前所见、心巾所感,而一一道来,却在朴素中营造出凄美绝伦的意境。除此之外,该词中从景的描绘到情的抒发是有着一个渐人的过程的。起初词人只觉出长夜漫漫的寂寥,但被深秋之夜的寒冷惊醒后,心底的忧伤被“惊”动,无限伤心被莫名触动,独自对着灯花,泪水相伴而落,自而凄惶不堪,该词的情感在这里也就达到了高潮。继而写“玉琴”,赋予词更加悠长不绝的深刻意味。这首词就是作者的一首代表作,字里行间,景中意外,都是纳兰性德无限孤寂、忧伤的情思。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 [1]聂小晴编著,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1,第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