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的诗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宋高宗时宰相张浚之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县)人,后迁居衡阳。南宋学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持了八年的岳麓书院。宋孝宗时曾任吏部侍郎,官终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著作有《南轩集》。
- 立春偶成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三十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
- 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其一
-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其二
- 初春和折子明岁前两诗·其二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七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三
- 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李
- 和元晦咏雪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二
- 别离情所钟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严陵·其一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二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六
-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其三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九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六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一·尚絅堂
- 喜雨呈安国·其一
-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其一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五
- 和张荆州所寄·其二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一
-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其一
- 喜雨呈安国·其四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八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七·蓼步
- 醇叟崇道之丧未得往哭闻窀穸有期辄赋二章以相挽者·其二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十一·吟风桥
- 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其二
- 城南杂咏二十首·南阜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六·君子亭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三
- 过高台获信老诗集
- 城南杂咏二十首·采菱舟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三十二
- 寿定叟弟·其六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七
-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乃作熙熙阳春之诗二十四章章四句以示父老俾告于其乡之人而歌之
- 送杨廷芳三首·其三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三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五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六
- 前日从赵漕饮因得遍观所藏书帖之富既归戏成三绝简之·其二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二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三
- 前日从赵漕饮因得遍观所藏书帖之富既归戏成三绝简之·其三
- 前日从赵漕饮因得遍观所藏书帖之富既归戏成三绝简之·其一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六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八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八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九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四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十·桃花坞
- 送杨廷芳三首·其一
- 和张荆州所寄·其四
- 和张荆州所寄·其一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七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七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三十一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四
-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其二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四·霜杰
- 喜雨呈安国·其三
- 再和·其一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一
- 和张荆州所寄·其五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三十三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二·夕阳台
- 再和·其三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九
-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其四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五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五
- 户曹庐陵胡君引年求谢事予视其精力未衰留之踰半载乃今告去不复可挽为诗送别澹庵君之叔父也
- 喜雨呈安国·其二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二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其二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九·梅沼
- 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其一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五·菊隐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
- 初食荔枝·其一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其十三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三十四
- 送杨廷芳三首·其二
-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其三
- 醇叟崇道之丧未得往哭闻窀穸有期辄赋二章以相挽者·其一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八·北山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其三·橘畔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二十四
- 初食荔枝·其二
- 和张荆州所寄·其三
- 再和·其二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其一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其十一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其六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其四
-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四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