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旅月怀人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蝶恋花·旅月怀人》是清代诗人宋琬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借乌鹊惊飞写月色,与苏轼笔下“明月别枝惊鹊”同一机杼,故人万里,关塞千重,又以“梅花笛”烘托,大有生离死别之意;下片借寒蛩悲鸣,人不能寐,暗示了作者当时心境的愁苦,而芭蕉云云又暗扣“旅月”,再揭其内心的寂寞悲苦,其意境与李清照的词句“独自怎生得黑”相通。全词感情委曲沉深,风格含蓄蕴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月去疏帘(2)才数尺,乌鹊惊飞(3),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4)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5)

低低的明月离窗帘不过数尺,栖息的乌鸦和喜鹊忽然惊飞,就因为见了这一片令人伤心的月色。老友们远在万里彼此关山阻隔,南楼是谁吹奏起凄凉的《梅花落》?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6)亏伊(7)遮掩窗儿黑。

蟋蟀在灯前呜叫似乎故意欺负生病的旅客,我忍不住起床只见人影徘徊,即使想入睡又怎能使得?墙角边的芭蕉在风中瑟瑟作响,多亏它遮挡了窗户使屋内一片漆黑。

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正体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2)疏帘:编织得较稀疏的帘子。

(3)乌鹊惊飞: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诗意。

(4)万里故人:指其老朋友宋征璧(时在潮州)、丁澎(时远戍尚阳堡)及姬义卿、孙启人(远谪辽西)等。

(5)梅花笛:指笛曲《梅花落》。

(6)瑟瑟:象声词。

(7)亏伊:一本作“生憎”。

创作背景

据《清史稿》本传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登州于七反,宋琬的族侄与他有宿怨,告他与于七通,于是被逮捕下狱,直到康熙三年(1664年)才被释放。《蝶恋花·旅月怀人》此词约作于康熙四年(1665年)作者流寓吴越时。

文学赏析

词的好处,在于它能通过语句的错落安排、声韵的抑扬交替,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一种情韵,让人在吟诵回味之余,往往不觉沉浸其中,《蝶恋花·旅月怀人》这首词就有这个特点。

身在旅途,独自孤宿。入夜后一轮明月挂在空中,又大又亮,近得距离窗帘好像只有几尺。月光下,栖息的乌鹊受惊而飞,满地是一片霜雪似的惨白。上片前三句铺写景物,写实中融入了曹操《短歌行》的意境,为全词的进一步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随着词意的推进,可发现在这深秋明月之夜,词人与乌鹊同样无法安寝,那惊飞的乌鹊只不过是抒写一种愁思的起兴而已。皎洁的月色之所以白得伤心,也是人的情感投射使然。接着两句揭出“怀人”主旨。所思故人远在万里之外,关塞阻隔,天各一方,相互之间信息难通。作者在此虽然没有点出所怀故人是谁,但从他的生平交游推测,很可能是指远谪边地的友人丁澎或姬义卿、孙启人等。故人一别,相见无期,有的更是生死永别,让人思绪萦怀。两句既虚中有实,又寄慨无端,写得清空凄婉,触绪纷沓。

过片转入室内近景描述。与帘外月色惊乌相应,灯前病客难安。入户的蟋蟀声声鸣叫,就像是在故意欺负有病的旅客,让他没有片刻的宁静。身处此境,无法入睡。迫不得已,他只能披衣起身,独自徘徊,顾影自怜。这时庭院墙角的芭蕉被风吹得瑟瑟作响,恰与笛声、蟋蟀声共同组成听觉上的共鸣,这本该引起作者更强烈的反应,然而末句“亏伊”云云出人意料地反而对此表示感激。原来风吹芭蕉发出声响的同时,也移来了阴影,遮黑了被明月照亮的窗户,使视觉的触目惊心得以缓解,使自己能在封闭的环境中隔绝由景到情的媒介。可见月下怀人之思已浓烈难释到了何种程度,以至稍有逃避的空间,亦觉欣慰。这又是从反面来村托和渲染愁思的不可排遣。

《蝶恋花·旅月怀人》这首词以明月触发情思,主题虽不算新颖,但妙在能于错落有致的语言中营造出动人的氛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与作者一起沉浸在那无边的月色中。

作者简介

宋琬

宋琬

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

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参考资料

  • [1]王兴康注译.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