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浊泾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
作品简介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为访友诗,首联的散文句式,既有叙述二人交谊的作用,又真切地传达了作者睽违十年再见朋友的感慨。中间两联,一说理,写景,而景理交织,不仅以劝慰来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关心,更以“自深浅”之“自”,在主张和光同尘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内心仍然坚持的拒绝世俗、高洁自守的生活态度。尾联对首联的回应,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则使诗篇有一个完整的叙述结构,就像作者向朋友谈心,虽然谈到的是很深刻的生活哲理,读来却很亲切。
译文注释
译文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1)叹滞留(2)。
十年不见你还是这样,没觉得你感叹滞留。
白璧明珠多按剑(3),浊泾清渭要同流(4)。
白壁明珠招惹人按剑相向,浊泾水和清渭水总要汇合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
日色晴朗花色各见深浅,和风轾软鸟声似在互相应酬。
谈笑一樽非俗物(5),对公无地可言愁。
杯酒谈笑我们都非俗物,对着你实在不容我说忧愁。
注释
(1)斯人:这人。
(2)滞留:官职的沉沦不得升迁。
(3)白璧明珠多按剑:谓才高为人所忌。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4)浊泾清渭要同流:谓清浊虽有别,不妨一起流。《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同流:《尚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
(5)俗物:《世说新语·排调》记嵇康、阮籍等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到,阮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戎笑曰:“卿辈意亦复可敗邪!”
创作背景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这首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闰正月。治平四年(1067年)作者与李子真同榜中进士。十一年来,李子真仕途坎坷,沉沦下僚,故人重逢,感慨良多。作者此时任国子教授,访问了李子真。李作诗感谢,此诗即依李诗原韵作答。
文学赏析
首联直言对老友的印象,黄庭坚和子真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同登第三甲进士第,至今已整整十年,故称“十年不见”。“犹如此”这三个字语词平平而含蕴丰富,既是与友人阔别重逢的总体感受,也是对他不改昔日思想品格的真实写照,而不光指外表形貌。第二句进而揭示“犹如此”的内蕴。诗人未曾感到子真因没升官而长吁短叹。这就生动地刻画了子真的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权贵。开首两句仿佛脱口而出,可见二人相会时思想感情的融治。
颔联言子真“滞留“的原因,并委婉劝导友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白璧明珠”本《史记・邹阳列传》:“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诗中比说子真的美行高材像白璧、明珠一样莹洁,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难免使人按剑而视。诗人劝说子真:您看,浑浊的泾水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合流后清浊界线依然分明,您不妨随和些。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愤,是山谷诗中常见的题材内容。这里诗人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却又劝以随和同流,看来是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机,而非劝他去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这怕也是庭坚专程造访的用心之一。
颈联宕开笔锋,描写河上相会的美景。“自深浅”和“相应酬”相对,见出诗人观察景物的细致和用字的精确,因为晴天百花争艳,深与浅、明与暗的颜色对比十分强烈:而和风拂煦,群鸟鸣啭,此伏彼起,确也似我唱你和,赛比歌喉。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出友人聚会的欢快心情。
尾联极写两人谈笑饮酒之乐。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此时此地,初春良辰,花香鸟语,重逢赏心,谈笑欢悦,恰正四者兼并。酒以助兴,自非庸俗之物,对着老友尽情而乐,哪有说愁道恨之处呢!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中委婉而恳切地对李的沉沦表示同情和慰勉,对他的高雅情操表示敬佩,同时劝李瑶采取清醒而随和的态度,言外对官场丑恶、朝政腐败,表示了蔑视而无望的冷漠。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蒋方编选.黄庭坚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0:138页
- [2]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70页
- [3]黄庭坚著;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辑校编年上册.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