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涧泉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

心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幽涧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收录于《全唐诗》。此诗描写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弹琴的过程,表现琴师孤清高尚的品格,诗人也借此表现自己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孤高性格。诗分三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弹琴的环境以及琴师弹奏的风格;中间八句为第二部分,先用具体形象描写弹出的曲调,再用四种具体事物表现琴音的孤高;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是琴师对自己琴曲的主观评价。全诗运用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准确地表达出弹者的琴艺和听者的感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1)

拿起白玉拨子,拂动琴弦,我开始弹奏心爱的素琴。

幽涧(2)兮流泉深,善手(3)明徽(4)高张(5)(6)

清澈的山泉缓缓流入山涧,清幽而深远,像是满载着绵绵不断的淡淡忧愁。我弹琴的技术娴熟,弹琴的手法高超,琴弦在我的拨弄下闪动出美妙的音符,纯净而美妙。

寂历(7)似千古,松飕飗(8)兮万(9)

琴声中诉不尽我的千古哀愁,我的琴声似乎承载了我太多的凄怨。幽涧边的松树高耸入云,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诉不尽我心中凄苦的寂寞。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10),叫秋木而长吟。

一只愁猿吊影危处在山涧中,发出凄惨的哀鸣。它的鸣叫声回荡在山谷丛林中更加凄厉哀绝,久久不散。

客有哀时失职(11)而听者,泪淋浪(12)以沾襟。

座中听琴的过客,有哀时失志的,听到琴声感慨万千,泪湿沾襟。

缉商缀羽(13)潺湲(14)成音。

琴曲接近尾声,我缓缓拨动琴弦,结束了此曲。

吾但(15)声发情于妙指(16),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我只是借琴声以抒发自己的情怀,真不知道古今以来与我有同样情怀的人竟是如此之多。

幽涧泉,鸣深林。

琴声如幽涧中潺潺流淌的泉水,在深林中鸣荡不已。高山流水,知音难寻。

注释

(1)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2)愀:忧愁的样子。

(3)善手:高手也。

(4)明徽:此指佳琴。古代用金玉、水晶等宝物装饰以显示琴的明亮晶莹。徽,指琴节,这里代指琴。

(5)高张:琴弦高张。

(6)清:声调清绝。

(7)寂历:犹寂寞。一说凋疏貌。

(8)飕飗:风声。

(9)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0)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谓从中看到,站在高耸的岩石上的秋木之上的猿猴,对影孤立而哀鸣。吊,悲伤怜惜。

(11)哀时失职:谓因失去志向而哀悼时势。职,一作“志”。

(12)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13)缉商缀羽:此指演奏曲谱。商、羽都是五声之一。缉,协调、和合。缀,系结、连接。

(14)潺湲:状流水声。此指乐声。一说流水、流泪貌。

(15)写:通“泻”,流出。此指抒发宣泄。

(16)妙指:妙旨,非同一般的意志。

创作背景

《幽涧泉》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未收此题,《乐府诗集》卷六十列于《琴曲歌辞》。萧士赟注云:“乐府《幽涧泉》者,山水二十四曲之一。”此诗乃李白自制曲辞,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文学赏析

《幽涧泉》此诗描写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弹琴的过程,乃写音乐之妙篇。诗人借写琴艺表现自己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孤高性格。

《幽涧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五句,写琴师弹琴的环境及弹奏的风格。在流泉深邃的幽涧,琴师把琴放在白色的石头上,琴上没有任何装饰。他将琴的曲调调得非常高,奏琴风格的独特十足地凸显出琴艺的独特。这一切都表现出琴师与众不同的孤高。

第二部分为中八句,用具体形象描写琴师弹奏出的曲调。诗中语言既具体又形象。诗人用一句“寂历似千古”来描述琴师弹琴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给琴音定下了主调:情似太古,不同凡响。接着诗中运用一连串具体、巧妙的比喻,形容琴音的孤高:像大片松林被风吹拂,发出一片飕飗之声;似孤单的哀猿,处危岩高木而长吟;像哀时失职的迁客,泪流粘襟;像小溪流水,叮咚成音。“缉商缀羽”是弹琴全过程的指法,与“寂历似千古”相呼应。

第三部分为末四句,陈述琴师自己对琴曲的主观评价。他认为琴曲中表现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妙趣,而众人是难以解开其中的奥秘的。“幽涧泉,鸣深林”指出琴曲的主旋律。犹如天籁的琴乐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赞叹,而演奏者艺术造诣的高超和琴技的娴熟,将全诗对琴艺的渲染推向高峰。

《幽涧泉》此诗写琴师以其高超的琴艺技术表现出琴曲意境的不断转变,也同时表现出这位琴师孤清、高尚的品格。诗人也借此来抒发自己同样的心性。他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苦闷之情,其抑郁苦闷之情无处可倾诉,只能借幽咽的琴声来传达。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 [1]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67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5-386
  • [3]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