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思帝乡·如何》是晚唐五代词人孙光宪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闺情。首二句直抒情怀,写出主人公无可奈何之状。“永日”二句,写愁容,其怨可想。“六幅”二句,写她妆束风姿;而“微行”二字,可见她若有所思,隐隐怨情在心头。末二句,写她孤独惆怅的情态。词中写她愁情愁容愁态,而始终未把怨愁所在道破,词意含蓄。
译文注释
译文
如何(1),遣情(2)情更多。永日(3)水晶帘(4)下,敛羞蛾(5)。
为什么呀为什么?越是消愁愁更多!终日徘徊在水堂帘下,把一双愁眉紧锁。
六幅(6)罗裙(7)窣地(8),微行(9)曳(10)碧波。看尽满池(11)疏雨(12),打团荷(13)。
六幅的长裙拖曳在池边,缓缓的脚步荡起水上碧波。看着那满池的疏雨,正无情打着圆圆的嫩荷。
注释
(1)如何:为何,为什么。
(2)遣情:排遣情怀。遣,排遣。
(3)永日:整天。
(4)水晶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晶,一作“堂”。
(5)敛羞蛾:意谓紧皱眉头。
(6)六幅:六褶。
(7)罗裙:丝罗制的裙子。
(8)窣地:拂地。
(9)微行:轻缓的脚步。行,一作“云”。
(10)曳:拉。
(11)池:一作“地”。
(12)疏雨:稀疏小雨。
(13)团荷:圆的荷花。
文学赏析
人们在生活中,总不免会遇到悲痛伤心的事。有时愈是企图甩掉它,忘记它,却愈是不可能的,情思萦绕,不能自已。此时此刻,耳闻目睹,触处生愁,令人更增悲伤。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多情女子因失意而产生的寂寞与怅惘。
女主人公一开头就用二个字的短句自问,语意斩截而警醒。接着是自答:“遣情情更多”。问,问得突兀;答,答得坦诚。一心想排遣内心的情味,而这种情味却越发增添许多。语句是明明白白的,语意是含蓄无穷的。词有“词眼”,这一句就是此词的“眼”,相思、忧愁、离恨,一切的一切,都由这句传达;开头、中间、结尾,全篇都由这句绾联。此前未知多少事,尽在多情答问中。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亦曾唱出过“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样深沉的相思曲。
如果说上两句写的是内心的种种矛盾纠葛,那么,三、四两句写的就是外在的终日不展愁眉。永日,点明时间难捱日之长。从后面的“疏雨打团荷”来看,时令似乎是在夏季,而夏季是昼长夜短,但这里有意用“永日”,既含有“整天”的意思,也含有因相思难遣日更长的意味。这种写法,既强化了相思情,又深化了相思意,作者匠心可见。水晶帘,以富贵气的装饰写出少女的深闺秀阁。看来,这位少女雍容华贵,生活上是富裕的。但是,物质上的丰腴是不能掩盖得了精神上的空虚的。“敛羞峨”传达的正是这么一种形象:情窦初开最含羞的少女虽则美艳动人,但一个“敛”字,就写尽了她那满怀的忧思愁绪。“六幅”两句,工笔细描,极写服饰的华美与步姿的轻盈。王昌龄《采莲曲》的“荷叶罗裙一色裁”之句可资参证。曳碧波,描画少女行步时的习惯姿态,是双手拉着自己的裙子,缓缓走过,衣随人动,看上去仿佛晃动着阵阵清波。作者笔下的少女俨然青青年少,翩翩风韵,但惟其如此,上文“遣情情更多”一句才更能感染读者,也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
最后两句,归结全篇,又回应开头。看尽,其实是百无聊赖的同义语,只有内心烦闷,无所事事的人,才有可能不惮枯燥,看遍池塘,用以消磨迟迟难过的时光。“满池”、“疏雨”,正反相间,自成机趣。打团荷,重在一个“团”字,荷叶如钱,团团池水面,而且映衬着夏日疏雨,雨成涟漪荷成团,人间反而未团圆,可谓“物态有意,人际无情”。词以“遣情”开端,以“情更多”作结,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不由人不为之掩卷太息。
此词紧紧围绕“遣情”两字展开。遣情,遣不了,反而“情更多”了。“永日”沉浸在痛苦中,不能摆脱。但她想竭力摆脱它,于是出外散步。结果触景伤情,在心中引起更大的伤感。一曲小词一波三折,跌宕生姿,将女子感情的起伏变化,曲曲传出。清陈廷焯评孙光宪词“气骨甚遒”,然“少闲婉之致”(《白雨斋词话》),而此词运其请健之笔,表现深婉之情,显豁而又含蓄,直快而又婉曲,在孙词中别开生面。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88
- [2]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79-580
- [3]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59